【當代文壇巨匠速寫】林禹瑄/皮耶.米雄:編織真實與虛構的煉字大師

皮耶・米雄(Pierre Michon)是當今法國文學界公認的大師級作家。儘管著作不多,但典雅的行文風格辨識度極高,讓米雄在藝文和學術界備受推崇。他自視爲「最後一位十九世紀作家」,信仰文學與藝術的永恆價值,投入大量時間閱讀,執著於雕琢完美的字句。

米雄於1945年出生於法國中部克勒茲省(Creuse)一個小村莊,父親在他兩歲時即離開家庭。任職小學老師的母親獨力養育米雄,支持他度過文學院畢業後長達十多年因拒絕受僱工作而沒有收入、寫許多「讓人讀不下去的作品」、「非常暴力,感覺需要殺人或燒房子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混沌時光。米雄稱自己大多作品都爲了母親而寫,在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則轉化爲他在寫作中不斷追尋的精神制高點。1984年,經過兩年書寫、兩年修訂之後,米雄第一本著作《微渺人生》(Vies minuscules,暫譯)出版,由八則虛構與真實交雜的人物傳記組成,包括米雄在鄉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社會底層人士、他的祖父母和早夭的姊姊。以優美文字將平凡生命敘事提煉爲傳奇故事的獨特筆法和視角,讓該書獲得當年的法國文化電臺文學獎(Prix France Culture),後成爲納入文學教材的經典著作。

1990至2002年期間,米雄出版了十本短小作品,透過融合事實和想像的傳記小說形式,探問文學與藝術的價值和疆界,例如爲紀念法國詩人韓波百年忌辰而寫的《赤子韓波》(Rimbaud le fils,暫譯)、敘述十七世紀一名農人爲將所見美景據爲己有而拜風景畫家洛蘭爲師的《森林之王》(Le Roi du bois,暫譯)、結集閱讀福克納、雨果等米雄景仰的文學大師作品筆記的《國王的身體》(Corps du roi,暫譯)。

2009年,米雄自1992年就開始動筆的小說《十一人》(Les Onze,暫譯)出版,透過一名虛構的畫家和一幅不存在的畫作記述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是他虛實交錯敘事技藝的巔峰之作,獲得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Grand prix du roman de l'Académie fraçaise)。米雄亦自稱在完成這本書之後,纔開始認可自己是作家。近年來,米雄陸續獲得尤瑟納爾文學獎(Prix Marguerite-Yourcenar)、卡夫卡獎(Prix Franz-Kafka)、法國國家圖書館獎(Prix de la BnF)等肯定整體文學成就的大獎,進一步奠定其重要作家的地位。

今年二月,米雄出版最新著作《我寫伊里亞德》(J'│cris l'Iliade,暫譯),將希臘神話人物與自身經歷結合,思辨戰爭、愛情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