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爆單”的虛與實|傳真

財聯社5月15日訊(記者 陳抗 李擁軍)“美線漲價了,大家都想在90天內運抵美國,但生產週期長的,很難(按期)到達,很懸。”

中美90天窗口期下,接到客戶電話的外貿商,正開始緊急恢復此前暫停的訂單。財聯社記者近期走訪多家外貿公司和涉及對美出口的上市公司瞭解到,此次90天的窗口期對出口訂單確有影響。

但面對時下所謂的“搶單狂歡”,多位從業人士表達了對這種脈衝式訂單的憂慮,“未來24%的稅率是否會實施還不確定,企業還是要面臨關稅政策反覆帶來的供應鏈博弈、訂單風險等”。

而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恐慌,正驅使貿易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考慮應對策略。

現狀:補庫存和應激反應

“這幾天特別忙,”位於上海閔行區的一家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說,目前手裡留滯的訂單出掉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新的訂單還在跟客戶交流中。

湖南瀏陽某煙花頭部企業老闆對財聯社記者說,“現在開始有美國經銷商表示可以恢復發貨,但從相關準備工作做好到貨從港口發出,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從中國運到美國,在途時間也需要2個月,這些貨主要是去補充庫存和用於聖誕季的備貨。”

“稅率下調之後,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訂單恢復,不少都在往美國備貨,在搶這三個月的窗口期備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甚至明年的貨,(關稅調低)短期內對跨境電商行業肯定是利好的,對短期市場信心也有一些修復。”中國電子商務專家庫專家張周平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稱。

此前,有第三方機構結合中國與東南亞出貨數據判斷,5月美國的庫存將迎來首輪缺貨拐點。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在4月16日公佈的2025年2月新的製造業和貿易統計數據,傢俱、家居用品、電器和應用商店的庫存週轉可支撐1.61個月,服裝和服裝用品商店的庫存能支撐2.27個月。

這場短期訂單潮的背後,是兩國貿易“急剎車”後的應激反應:一方面,美國零售商庫存告急,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面臨着短期產能彈性的考驗,以及貨運價格的上漲。

小商品城(600415.SH)相關負責人今日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大家都覺得貿易戰可能還會繼續,有很多變化,所以要抓住這個90天的窗口期,儘快把貨鋪過去。(義烏)發往美國的訂單這兩天暴漲,航運價格也提升了,我們發往美西航線的訂艙價格在取消關稅之前大概在1300-1400(美元/TEU),現在漲到了1700-1800(美元/TEU)。”

有貨代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美線的20英尺集裝箱小櫃從12日起已經一天一個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則在關稅波動期間維持了訂單的穩定。

華利集團(300979.SZ)2024年85%的營收來自美國,公司證券部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訂單都很正常,沒有明顯大幅波動,“前期關稅波動時公司訂單並沒有被取消或者減少,近幾日訂單也沒有明顯的變化,關稅都是品牌客戶承擔的。”該人士同時提到,如果關稅上漲,客戶可能會和製造商談判價格,而製造商的淨利潤空間有限,且不同盈利能力的製造商面臨的壓力是有差異的。公司針對對美出口已經在做風險防範準備和佈局。

一位造紙公司負責人也表示銷售生產一體化佈局有明顯優勢,“我們銷售前端在美國,供應鏈後端在國內,(銷售一體化)短期內受到的衝擊比較小,訂單也不會突然停掉。”

變化:“美國市場風險太大了”

在關稅政策反覆波動中,有外貿商直言已經不再考慮美國市場。

一位紡織皮革外貿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說,公司原先打算4月份開發美國市場的計劃已經擱淺,現在找來的美國客戶也暫時不考慮接單,“這兩天是有美國客戶想立馬下單快速出貨,對我們談不上訂單激增,而且我們還是覺得(當前美國市場的)風險太大了。”此外,貨運及產能的壓力也是考量因素。

據公開資料顯示,已調整美國直運政策的電商平臺TEMU,5月15日則宣佈開通中國至巴西海運專線,主要運輸傢俱、家電等大件商品。巴西消費者可通過短視頻實時查看貨物裝運進度,預計物流成本降低35%。

向內循環也是諸多企業考慮的解決方式,一位內衣外貿公司的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提到,“關稅暫緩這幾日我們(訂單)變化不大。前期關稅上漲最終只能靠消費者買單,我們在美的銷售需要漲價。除了美國之外,我們其他地區有替代選擇,中國市場的增長依然有很大空間,我們會考慮迴歸(國內市場)。”

(財聯社記者 陳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