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頂下/中華民國與中國方向 系列④ 敬畏兩岸歷史恩典
這是我的基本思考: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
人類逾萬年的歷史已可確證前述這句話的顛撲不破。從民主體制看,自由,民主,已無須詞費。即使從共產主義言,其關鍵詞「解放」就是「自由」;而共產主義源自無政府主義,後來又主張普選及工人政黨及工會民主,最終則主張國家與政府皆將死滅消失,這樣的「民主」更是浪漫又空靈。
因此,要談中國方案及中國方向,應以「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爲指引,以面對中國,面對兩岸,面對世界。
兩岸分治迄七十六年,與其說是「國共內戰」,毋寧亦可視爲兩岸的治理競爭。這七十六年經歷了血淚跌宕,卻也創造了奇異的歷史恩典。
先看看兩岸分治的現況:
先說大陸。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扶挽了幾近亡黨亡國的狂瀾大廈於既倒將傾,你看蘇聯就無此幸運,這能說不是中國邀天之幸的歷史恩典嗎?
今日的中國,誠然多有尚待力爭上游的極大空間,但幾已登臨G2的世界顛峰地位。美國將中國視爲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系統性」競爭者與敵人,此即確認了中國的實力與潛能。
今日中國可謂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專制政體,但若想在治理境界上更上層樓(也必須更上層樓),即仍應面對「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之考驗;而中國今日顯然已有面對此種更上層樓考驗之可能性,亦即很有可能繼續改革開放而發展出一種專制與自由民主重新適當比例組織的治理模式,這也可說是天賜中國的歷史恩典。比如,朝鮮即無此可能。
對於這樣的歷史恩典,中共及中國皆當千分珍惜,萬分敬畏。
再看臺灣。蔣經國的解嚴與開放兩岸交流,可說是一場「雙料寧靜革命」。對內使中華民國相對寧靜地實現了民主治理,對兩岸更相對寧靜地開啓了和平競合的大門。無蔣經國,臺灣無可能如此寧靜地民主化,兩岸和平大門也不知由誰來打開。這難道不也是奇異的歷史恩典?
尤其,在「大屋頂中國/大屋頂中華」的概念下,中華民國已然是中國五千年來唯一的自由民主治理之地。這更可視爲奇異的歷史恩典,海峽兩岸皆應珍惜敬畏。
在如此珍貴的歷史恩典下,也在「大屋頂下」,大陸應繼續「改革(主要是民主化)開放(主要是引領倡議普世價值)」,使中國在百尺竿頭更上層樓,臺灣則可以爲中華民族保全並優化自由民主治理的發展,這就是兩岸對這個共同歷史恩典所能表達珍惜與敬畏的至高態度。因爲: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
兩岸不應例外,中國不應例外。
在這種意識下發展出來的「中國方向」,足可面對中國,面對世界,面對兩岸。
本文認爲,兩岸已經具備這樣的條件。
一方面,改革開放的成績,提升了中共以和平手段處理兩岸關係的能量,就不應也不必以非和平、非文明手段面對臺灣問題。否則,既是國難,也是國恥。
另一方面,蔣經國的解嚴民主化,使得民主體制成爲中華民國在兩岸寄命立足的主要條件,一者民主可以制約臺獨,再者民主可以節制「非心靈契合」的統一。
兩岸情勢歷經七十餘年能發展出這樣的態勢,這當然也是歷史恩典,殊可珍惜,應當敬畏。
中共應當繼續改革開放,且朝自由民主力爭上游。這不但是政治境界上的更上層樓,也是政治現實上的治理必要。中國即使不可能一蹴而就高度民主,但也不能停留在今日這種低民主、低人權的狀態。
中國是一個發生六四事件及白紙革命的社會,岩漿在火山內部翻滾。古書說:「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中國現在則是「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白紙」。以這種治理品質來面對十四億中國百姓,中共難道不覺得虧欠人民?不覺得愧對民族?
再者,中華民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老蚌生出的唯一一顆自由民主珍珠,中共應對這個屬於中華民族全體的歷史恩典心存敬畏,矜惜面對。
八十年前的「國共內戰」形成兩岸分治,這是歷史恩典。如今不能再用「國共內戰」來看兩岸,而應在這歷史恩典的啓示下兩岸共議「中國方向」。
兩岸若要和平競合,中共就必須使臺灣及中華民國感覺到及認識到,臺灣與中華民國的存在與內涵,對中國的現在及未來具有價值與意義。亦即,中共必須使臺灣及中華民國對於「中國方向」存有必要的參與感、認同感甚至光榮感,始可能發展生動的兩岸競合關係。
中共不能將中華民國看成桌上小碟裡的一顆花生米,覺得只要筷子一夾就能放進嘴裡。倘若如此,中華民國要用什麼心情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全沒有意義。
中共的能量與境界,應當表現在能與中華民國和平競合,而不是表現在能以流血暴力消滅中華民國。
中共應當覺得,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暫不能實行更多的自由民主,但願意爲中華民族接納並支持中華民國的自由民主體制,因爲這可謂是在「大屋頂中國」概念下的「讓一部分中國人先自由民主起來」,可視爲中共對自由民主的理念並非趕盡殺絕,而是仍然心存珍惜與敬畏。
因此,中華民族應維護中華民國的存在,亦在不容中共對自由民主在中國的趕盡殺絕。
至於臺灣,更當警覺,中華民國能以「民主先行者」的地位面對兩岸誠爲最榮耀的歷史恩典。如前所述,若非蔣經國的解嚴民主化及開放交流,臺灣在兩岸間就不可能建立這樣的角色,則臺灣在兩岸間必無寄命的條件及立足之地。因此,中華民國應當對「兩岸民主先行者」的角色維持應有的自尊與自信,並以這樣的角色來參與「中國方向」的兩岸討論與建立。臺灣若淪爲「美國豪豬」就是自尋死路。
中華民國應知: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大陸要繼續改革開放,臺灣應優化自由民主。這是互鑑,也是互補。分治七十六年,能發展出這種對於「中國方向」的互鑑互補,正是歷史的奇異恩典,兩岸皆應珍惜與敬畏。
在互鑑互補中,兩岸應可聯袂書寫一部兼具「普世價值」與「中國本色」的「世界文明中國方案」。那麼,兩岸關係的終局發展,即可期望於「爲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爲中華民族創造救贖」。
回饋反哺人民,示範世界。
兩岸的救贖與典範寄於:你多一點民主,我多一點民族。
(下週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