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教育燃燈者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大山深處的教育燃燈者

——記樂業縣高級中學原校長、深圳科學高中副校長吳昊的“組團式”幫扶之路

2022年7月,樂業縣高級中學原校長、深圳科學高中副校長吳昊——這位有20年教齡的數學教育專家、廣東省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大賽一等獎得主,帶着《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問題生成與探索的實踐研究》等課題成果,以一顆熱忱的心,踏上這片羣山環抱的土地,開始他帶領幫扶團隊書寫教育突圍的故事。

教學質量得到突破性躍升

幫扶團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深圳的“集體備課”模式本土化。吳昊推行“雙備課組長”制度,讓幫扶教師與本校教師共同執掌教研,每週雷打不動研究選題、講題、出題。他帶頭拆解深圳備考經驗,結合山區學生基礎薄弱的特點,主導編寫6本校本教材,建立包含優質教案、課件的精品課資源庫。

課堂改革同步推進。三年間,幫扶教師開設校級及以上示範課118節,平均每人每學期2節以上,聽課覆蓋率100%。數學課堂,吳昊帶着教師把“曲邊梯形面積”轉化爲學生熟悉的梯田丈量問題。

“不是照搬,是紮根。”吳昊常說。他辦公室的牆上,貼着三年來的備考日曆,每一頁都記着“今日教研主題”“學生易錯點”,字跡已被汗水浸得模糊。

教師隊伍得到造血式成長

“第一次上公開課,聲音都在抖。”樂業高中青年教師王健富至今記得,2022年吳昊聽課後的評語:“把課堂還給學生,試試讓他們自己理解。”

爲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吳昊設計“1+X”師徒結對機制:1名幫扶教師聯合1名本地骨幹教師,帶動多名青年教師成長。三年來,66對師徒結對結出碩果:53名青年教師在教學基本功大賽中獲獎,11名教師成功申報課題。教師在各級教學競賽中的獲獎人次,從2022年的22人增至2025年的38人。

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吳昊協調46名受援學校教師到廣東、區內跟崗學習,組織5次骨幹教師赴深圳科學高中交流;邀請省市級專家開展講座12場次,參訓教師累計2000餘人次。數學教師楊豔媚曾對“奧數”避之不及,在幫扶教師指導下,帶着學生用數學建模分析本地地形,如今已能獨立帶高三。

教研成果同步豐收。三年間,樂業高中立項省級課題2項、市級3項、縣級3項、校級微課題6項,發表論文30餘篇,語文、數學等四個學科工作室相繼成立。每學期各學科組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平均6次,一個個教學難題在研討中化解。

學生髮展得到全方位提質

5月的校園裡,師生圍坐共讀《黃文秀扶貧日記》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是吳昊推動開展的“緬懷文秀・閱讀分享”活動現場,師生們通過共讀扶貧故事、分享感悟,將榜樣力量融入日常學習。學生們寫下的讀後感被彙編成《青春對話》小冊子,其中,120餘篇優秀作品還通過粵桂協作平臺傳到深圳學校,兩地學子以文字爲橋,交流對“責任與成長”的理解,在字裡行間架起跨越山海的精神紐帶。

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止於此。幫扶團隊指導組建或優化學生社團45個,每週一節社團活動課成了學生最期待的時光。校合唱團的學生們每週排練《我以我心頌祖國》,在樂業縣中小學生合唱節展演評比中斬獲一等獎;“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演講比賽裡,學生們講述的祖輩故事引發陣陣掌聲。三年來,學生參加市級及以上體育、藝術、科技創新類競賽獲獎112項,實現歷史性突破。

德育與心理健康同步推進。“勵志教育”“法治進校園”等主題活動常態化開展,學生行爲規範合格率顯著提升。學校每學期開展1次心理健康篩查,建立重點學生檔案600多份,個體輔導200多人次,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達100%。

勞動教育也落地生根。吳昊帶着師生開闢校園勞動實踐基地,每週一節勞動課,開展社區志願服務6次,學生參與其中超3000餘人次。高三年級學生在日記裡寫:“種玉米時吳校長說,勞動和學習一樣,要下真功夫。”

學校面貌得到系統性革新

剛到樂業高中時,學校長期缺水,常影響教學和學生生活。吳昊急在心裡,冒雨勘察地形,多方奔走協調,最終爭取到220萬粵桂協作專項資金——120萬建蓄水池,100萬購置教學一體機和電腦。

“水來了!”2023年春,當清水流進宿舍樓時,學生們歡呼一片。這只是開始:吳昊從深圳市基金會爭取到10臺教學一體機和15臺電視,從深圳科學高中協調來價值2.6萬元的教育教學用品,三年累計爭取援助資金物資總計426萬元。

管理制度同步升級。吳昊牽頭修訂高三教師教學質量獎勵方案、教師發展獎勵方案,制定《教育教學日常工作安排表》,明確“每日一巡課”“每週一總結”。他推動優化高三教師隊伍,實施動態分層教學,成立特長生班、單招班,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跟上進度。

智慧校園建設加速。新增的智慧教室能實時分析學生答題數據,AI系統標註的“認知斷點”讓教師備課更精準。2024年啓動的AI高效課堂項目,完成教室設備升級,教師實現常態化AI教學應用。

如今的樂業高中,蓄水池碧波盪漾,智慧教室裡的觸控屏明亮,文化長廊上貼滿學生的“聲波明信片”,每一處都刻着“精準幫扶”的印記。

教育接力未完待續

2025年6月,吳昊的幫扶任期結束。離別那天,全校師生在操場列隊,學生代表送上一本相冊,最後一頁是學生的簽名,寫着“謝謝您劈開山路”。

回到深圳後,吳昊的微信置頂仍是“樂業高三教師羣”。每週三晚上,他準時上線參加線上教研;聽說學校要申報課題,他連夜整理出幫扶日誌裡的11個典型案例;他推動深圳科學高中與樂業高中籤訂長期合作協議,“雲教研”“雙師課堂”成了常態。

在樂業高中師生的心裡:“教育幫扶不是終點,是接力的起點。”2025年高考,這所山區高中的特控線人數再創新高,那些曾被吳昊鼓勵“走出大山”的學生,正帶着錄取通知書回到母校——他們知道,這條被劈開的山路,會有更多人繼續走下去。(姚再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