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發酵?又有建商倒閉 商仲業憂骨牌效應

政府打炒房效應發酵,又傳出臺南一家建商撐到交屋完畢後宣佈倒閉。公股銀行鍼對房市較危險警戒區,包括原臺南縣區、高雄縣區、臺中海線,尤其是對臺南、高雄縣區這兩年忽然大漲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案件最保守。

近期市場傳出臺南在地建商「慶羣開發」向社區主委發出的公告文指出,公司資金已面臨「前無進帳、後無支援」的斷鏈狀態,終於撐到最後一戶交屋後被迫必須辦理停業。而除了臺南建商爆出財務危機外,前陣子臺中知名海線建商同樣遭遇資金週轉困難,暫停所有工程施工,更早之前,陸續也有嘉義、花蓮、桃園、臺北等中小建商爆出資金斷鏈危機。

面對房市呈反轉跡象,公股銀高層盤點,未來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區域包括縣市合併前的臺南縣區、臺中海線,以及原高雄市以外的高雄縣區推案。此外,對於未來供給量大的重劃區也特別警戒,如新北市新莊區的塭仔圳重劃區總面積四百公頃,因建商重劃分回的土地面積大,公股銀也設定承作土建融不超過一定比率,避免風險集中。公股銀高層觀察,新莊就如同過去淡水重劃區,尤其重劃區土地容積率又高,建商一定會蓋大樓導致量體相當大,而淡水早就劃定爲警戒區。

公股銀高層表示,如果建商都買在量體大的重劃區,就會管制承做土建融比率上限,如果重劃地點又很差,除限量以外還會限定某些產品才承做;例如曾對竹南重劃區管制建商蓋透天厝才做,蓋大樓不敢做,即考量當時市場不會接受大樓產品。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指出,目前不僅政策未鬆綁,今年房市還面臨史上最大交屋潮,銀行房貸緊縮,交屋時程拉長,中小型建商正面臨本世紀最嚴峻的結構性經營困境,而以案養案的建商更可能會產生系統性風暴。過去中南部房價漲幅過快,短期利多尚未實現,導致今年也衰退最爲嚴重,愈來愈多等着交屋的買方面臨斷頭厄運,未來需要格外注意是否造成區域產生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