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寓言學管理/強胃健足…職責職能互補

話說,胃與腳不斷爭吵誰的力氣大。腳總是自誇自己力氣強大,連整個肚子也能搬來搬去,胃卻回答說:「喂,朋友,如果我不提供營養,那麼你們什麼也搬不動了。」

故事寓意是,腳的能量,源自胃的消化功能,因此,須先擁有健康的胃,纔有源源不斷的足部力量。迴應至績效管理議題,則在提醒主管,須設定職責所對應的職能,並作爲選才、培訓與績效管理的基礎,方能交出對應的職責成果。

通常,職位說明書包含三大部分:

•職位所須具備的職能。一般而言,可分爲知識、技能與態度等。

•職位所須承擔的職責。也就是該職位在專業上應繳出的成果。

•職位的績效衡量指標。專業成果的追蹤、評估與衡量方式。

上述三者,環環相扣。職位的職責,仰賴所須職能,方能繳出專業成果。而成果的衡量標準,則依據所設的績效指標。

故事中,胃有如職能,而腳則爲職責。胃的功能愈健全,可提供營養愈多,腳力量愈大,行動力破錶。反之,胃功能不彰,消化不良下,腳力量委靡,心有餘而力不足。

故在招募選才時,應以職位所須職能爲遴選條件。愈具備職責所須知識、技能與態度的應徵者,愈符合需求,也預期能繳出績效指標的職責成果。

以胃與腳來比喻,物競天擇下,不同的胃,因應不同需求。譬如,肉食動物胃容量大、腸道短,可快速消化肉類。草食動物胃容量小、腸道長,適合慢慢消化纖維與吸收植物的營養。

在培訓規劃上,管理者比對職位說明書上的職能,以及目前成員所具能力,針對欠缺項目及落差程度,提供訓練補強,以確保交出對應職責的績效。

就胃與腳而言,當胃部患病導致功能不彰時,將影響腳的行走。因此,須依胃部病症開立藥方,使胃恢復功能,才能提供養分給腳部。

至於,在績效管理上,愈能展現該職位所須的核心、管理或專業職能者,其行爲目標的符合度愈高,綜合績效分數也就愈高。同樣以胃與腳類比,胃部功能愈強大,能消化各種食材,也就能提供更多元營養素,讓腳部運行無後顧之憂。

回至故事中,原則上,胃的論述是對的,足部力量來自胃。如果胃無法提供養分,則腳難以運作。名醫李東桓在《脾胃論》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意指若脾胃運化失常,就像馬達無法運轉,將造成許多病症。

因此,人才管理須做好源頭管理,從代表胃的職能切入。在招募選才時,選擇最符合職能者;培訓規劃時,補強職能不足處;績效考覈時,鼓勵展現職能行爲。

雖說,胃是足的力量源。但俗諺也有一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指,飯後散步可促進腸胃蠕動,輔助消化。可見全身器官,相輔相成。同樣地,職責有賴職能,而產出成果過程中,也同步增進職能。

績效能否達標,取決於相互輔助的人才管理系統,招募任用的適才適所、培訓發展的補偏救弊,及績效管理的激勵回饋,使成員願持續強胃健足,戮力達成目標,是管理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