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野菜到“綠色黃金” 百合尖撬動榆中鄉村振興新支點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鄭澤陽 牛文璇
在海拔2300米的榆中縣園子岔鄉,晨霧尚未散盡,農戶們的指尖已在百合田間翻飛。當帶着晨露的嫩綠百合尖簌簌入筐,一場產業革命正悄然上演。這片曾被視爲“山間野菜”的植物尖芽,如今正通過產業鏈的深度延伸,完成從“百合尖”到“錢袋子”的價值躍遷,爲鄉村振興繪製出清晰的發展圖譜。
嚴選品質,從源頭築牢根基
園子岔鄉的海拔優勢爲百合生長提供了獨特的生態溫牀,自然條件配合智能節水灌溉與生物防治技術,培育出的百合尖不僅形態飽滿、色澤鮮嫩,更蘊含豐富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兼具潤肺安神的養生功效。這種天生麗質的農產品在市場端迅速建立起“綠色黃金”的品質認知——採購商們蹲守田間,以近乎苛刻的標準篩選尖芽,從色澤到形態的每一項指標,都成爲叩開高端市場大門的“通行證”。
在農產品交易市場,商販老李正忙着搬運剛收購的百合尖,他說:“百合尖的價格每公斤2元,這兒的貨品質好,預計能很快售完。”這種從源頭把控品質的發展路徑,讓園子岔鄉的百合尖在競爭激烈的農產品市場中站穩了腳跟,也爲後續產業鏈延伸奠定了堅實基礎。
雙向賦能,讓美味沁人心脾
離開田間的百合尖,開啓了“一尖雙生”的價值躍升之旅。一條路徑直通餐飲終端:廚師們將其與本土食材巧妙搭配,清炒百合尖的脆嫩、百合尖炒肉的鮮香,讓山野風味以精緻菜品的形式登上餐桌,吸引衆多食客驅車打卡,形成“舌尖上的引流效應”。另一條路徑則走向工業化加工:清洗、挑選、切分、滅菌、封裝……一套標準化流程下來,百合尖產品附加值提升150%,不僅解決了鮮品保鮮期短的痛點,更構建起“田間到貨架”的穩定流通鏈條。當新鮮百合尖變身保質期更長的密封罐頭,通過電商平臺與全國商超渠道,這些帶着高原氣息的山野美味突破地域限制,抵達全國各地的餐桌。這種雙向賦能的模式,讓單一農產品實現了“1+1>2”的產業乘法效應。
全鏈貫通,繪就振興圖景
在園子岔鄉,百合產業的崛起並非零散的市場行爲。從選種育種的科研攻關,到田間管理的標準化輸出;從加工環節的技術升級,到銷售渠道的品牌建設,這一系列舉措成功串聯起完整產業鏈中“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這種全鏈條貫通的發展模式,創造的不僅是帶動當地1800戶農戶年均增收逾1000元的經濟價值,更培育出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從種植端的“標準化田壟”到加工車間的“智能化生產線”,再到消費市場的“品牌化認知”,榆中縣園子岔鄉正通過產業鏈的深度延伸,書寫着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生態可持續的鄉村振興新範式。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