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繪就鄉村振興幸福圖景

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西盟:

“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繪就鄉村振興幸福圖景

在鄉村振興一線,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廣大黨員幹部正用“腳步丈量民情”,從修繕公廁到健康義診,從清淤疏堵到產業振興,一個個民生“小切口”精準對接羣衆需求,將“急難愁盼”清單變成“幸福賬單”,悄然改變着村寨面貌。

晨曦中的西盟縣勐卡鎮永業村,雲霧繚繞的青山與獨具民族風情的屋舍相映成趣,蜿蜒的村道串起炊煙裊裊的農家院落。

隨着雨季的來臨,駐村工作隊接到羣衆反映,永業村第一村民小組籃球場旁的天然土牆存在坍塌風險,存在安全隱患;排水溝堵塞,導致排水不暢,下雨後存水溢出造成路面積水,影響村民出行。瞭解到這一情況後,駐村工作隊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勘查,併爲羣衆提供水泥用於修建擋土牆和排水溝,徹底解決了村民雨季的擔憂。

“組裡重新修整了擋牆,環境變好了,再也不用爲下雨天發愁了。”永業村村民巖光撫摸着新砌的水泥擋牆感慨道:“以前雨季時土牆就嘩嘩往下掉石頭,根本不敢讓孩子在球場玩,現在終於能安心了。”

聚焦羣衆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讓鄉村黨員幹部“動起來”,才能切實改善鄉村羣衆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增進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鄉村羣衆,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嶽宋鄉,人大代表積極參加“我爲羣衆辦實事”主題活動。他們深入羣衆家中,瞭解衣食住行、工作就業、醫療教育等羣衆最關心的現實問題,並幫助未落戶羣衆解決落戶問題,耐心講解所需材料和辦理程序。

教育、醫療、環境衛生、產業振興等問題,同樣是基層治理的重要一環。

在勐梭鎮他朗村,西盟縣中醫醫院聯合勐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共同開展健康義診活動。醫護人員認真傾聽村民健康訴求,詢問病史和生活習慣後,給出專業治療建議和用藥指導,同時提供免費測血壓、血糖服務,以及鍼灸、刮痧、穴位貼敷等中醫傳統療法體驗。

在中課鎮嘎婁村,村黨支部遵循“黨建引領、產業富民”思路,積極探索蛋雞養殖特色產業。村支部成立專項工作組,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由經驗豐富的村民負責蛋雞養殖。目前,蛋雞已進入產蛋高峰期,每日產蛋約700枚,既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又爲村民開闢了增收新路徑。

西盟縣的黨員幹部以一件件“暖心事”迴應羣衆期盼,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正匯聚成鄉村振興的溫暖力量,爲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增添溫暖的民生註腳。(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