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厚基金3個月6只基金清盤 股權糾紛引發監管高度關注

文/任暉

2025年開年以來,淳厚基金陷入嚴峻的清盤困局。

據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近三個月已有6只基金進入清盤程序,包括淳厚穩嘉、淳厚穩悅、淳厚優加回報一年持有期、淳厚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淳厚瑞明和淳厚穩豐。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現存20只基金中,有6只規模持續低於5000萬元清盤紅線,清盤風險仍在蔓延。

淳厚基金的困局,不僅體現在產品規模萎縮上,“消失的董事會”、與監管 “鬥法” 等事件,也成爲輿論焦點。對投資機構而言,持有淳厚基金產品無疑等同於 “立於危牆之下”。

多隻產品規模縮水,清盤風險凸顯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淳厚基金已有10只產品先後發佈清盤預警。其中,淳厚穩嘉於2025年2月11日完成清盤,淳厚穩悅、淳厚優加回報一年持有期、淳厚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淳厚瑞明和淳厚穩豐正在清盤中。

根據公告,上述基金清盤的原因多數是因爲觸發“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清盤條款。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清盤的基金多爲機構定製產品,其中淳厚穩嘉、淳厚穩悅、淳厚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淳厚瑞明和淳厚穩豐機構投資者佔比接近100%,淳厚優加回報一年持有期機構佔比在60%以上。

或是由於業績不佳,上述基金在2024年4季度遭機構資金大額贖回,並導致基金清盤。

另外,淳厚基金還有多隻基金徘徊在清算邊緣。由於年報尚未公佈,對比基金2024年年末規模和2024年年中機構持有比例,淳厚穩鑫、淳厚穩寧6個月定開、淳厚益加增強、淳厚利加、淳厚時代優選以及淳厚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可能同樣在去年4季度遭到機構拋售,這些基金當前規模已經低於5000萬元。

面對清盤潮,淳厚基金2月份開始自救,頻繁發佈修訂《基金合同》公告,降低清盤的標準,其中包括淳厚瑞和、淳厚利加、淳厚穩鑫、淳厚益加和淳厚時代優選等。

據公告,多數基金將《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備案”中“三、基金存續期內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和資產規模”,由原表述“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本基金合同將終止並進行基金財產清算,且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同時基金管理人應履行相關的監管報告和信息披露程序”,修改爲“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持續運作、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並在6個月內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股權之爭引發監管關注

淳厚基金的產品在去年四季度被機構大量拋售,一方面與上述產品業績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公司混亂的治理有關。

2024年9月14日,上海證監局一次性公佈對淳厚基金下發的8張罰單,涉及基金管理人、董事長、總經理、股東等,主要與淳厚基金多位股東私下違規進行股權交易有關。

2024年12月16日,淳厚基金髮布臨時公告,披露了公司股東整改的最新進展,但同時公告中指出,淳厚基金訴訟上海證監局,並向中紀委中央紀委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紀檢監察組舉報了上海證監局員工。

2024年12月17日,上海證監局針對淳厚基金的臨時公告,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前期,上海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淳厚基金存在部分股東私下轉讓股權未履行重大事項報告義務、信息披露持續違規等行爲,已依法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暫停業務等監管措施,並對相關責任人員分別採取了責令轉讓股權、限制股東權利、認定爲不適當人選等監管措施。同時,正對公司及相關人員的涉嫌違法行爲開展立案調查”。

與此同時,上海證監局還發布了對柳志偉、李雄厚、董衛軍、邢媛、賈紅波、李銀桂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違反基金法律法規,根據《證券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決定對淳厚基金及上述人員立案。

上海證監局迴應稱,“我局對拒絕、阻礙監管檢查、調查,干擾監管執法的行爲將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辦,嚴肅處理。”

“消失的董事會”、與監管“鬥法”,離譜的劇情吸引輿論關注,但對於追求穩定收益的機構資金而言,持有這樣的基金無異於“立危牆之下”,拋售自然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