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又對晶片業出狠招?擬要求半導體美製與進口量1比1 否則祭關稅
美媒報導,川普政府正計劃要求晶片業者在美國生產的半導體數量,必須與其客戶自海外進口的數量相當,否則就要繳納關稅。路透
根據華爾街日報26日的報導,川普政府正計劃要求晶片業者在美國生產的半導體數量,必須與其客戶自海外進口的數量相當,如果晶片公司無法長期維持1比1的比例,就必須繳納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上月表示,他的政府將對半導體進口品徵收約100%的關稅,但不適用於已經在美國生產晶片、或承諾在美生產的企業。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知情人士表示,要讓在美國國內晶片產能與進口量相符,比單純增加投資更具挑戰,因爲海外產品往往更便宜,供應鏈難以調整,而增加美國供應則需要時間。
若上述擬議中在美晶片生產量、須與客戶的晶片進口量1比1相同的措施果真實施,可能會讓原本就已錯綜複雜的關稅制度更加複雜。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與半導體業高層討論上述構想,並表示此舉可能是出於經濟安全的需要。就在本週三,美國財務部長貝森特才又點名臺灣,表示「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單一風險,就是99%的高性能晶片都在臺灣生產」,他認爲應該要分散製造到美國與美國的盟國。
報導引述的消息人士說,在新制度下,如果企業承諾在美國生產100萬顆晶片,那麼就會獲得相同的額度,允許其企業及客戶在工廠建成前先進口相同數量而免於關稅。初期可能會有寬限,讓企業有時間調整並提升美國產能。
報導說,新制可能對蘋果、戴爾等大科技公司構成挑戰,因爲它們進口的產品含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多種晶片。
另一方面,這可能對正在擴大美國產能的企業帶來利多,例如臺積電、美光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它們將因此在與客戶的協商中獲得更多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