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晶片新招 美製、進口一比一

美國總統川普考慮祭出晶片新政,要求美製、進口數量1比1才免稅。(美聯社)

圖爲臺積電12吋晶圓。(臺積電提供)

川普又對晶片出狠招!知情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美國川普政府爲大減美國對海外製造的半導體依賴,正考慮祭出新政,要求廠商美製半導體與從海外生產進口的半導體數量相等。知情人士指出,若廠商無法維持1:1,恐被課徵關稅;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爲,川普透過媒體放話,一面是免稅胡蘿蔔、一面是祭出高關稅,又玩兩面手法、嚇唬臺灣半導體大廠。

知情人士透露,這項計劃源於美國總統川普上月所提,「科技公司若在美加碼投資,就可免約100%的半導體關稅」。然而,要實現美國本土晶片產能與進口量相同,比單純增加對美投資更困難,因爲海外產品價格更低,供應鏈難以調整,且提升美國供應仍需時間。若新政最終得以實施,恐讓原已錯綜複雜的關稅制度更加繁瑣。

據悉,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和半導體產業高層商討相關想法,並告訴他們,這是爲確保經濟安全的必要之舉。美國政府官員多年來一直擔心,美企過度依賴海外生產的晶片,尤其是臺灣晶片,尤其臺灣地緣風險高,容易受中國大陸侵略或天災影響,恐怕進而擾亂科技供應鏈。

邱達生指出,川普要美製、進口比例1比1才免稅,處於政策研擬階段就放話,就是擔心臺積電赴美投資是做樣子,美國也知道製造業人才欠缺、美國工資貴、員工難搞,半導體美國製造,廠商不見得能獲最大利潤,透過媒體放話,正是告誡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晶圓廠要認真且加速量產高階晶片,不僅維護國安,還要讓美國成爲半導體生產大國,動用各種政策規範嚇唬臺灣。

白宮發言人德賽指出,「半導體對我們國家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美國不能依賴外國進口。不過,除非政府正式宣佈,否則任何有關我們決策的報導,都應被視爲臆測。」

知情人士稱,根據新制,若企業承諾在美生產100萬片晶片,該公司及客戶就可在工廠建成前,獲得同等的進口額度,也無需支付關稅。此外,新制上路後可能會有寬限期,以便給各企業時間,做出調整和提高在美產能。

按照擬議的新制,企業或需追蹤所有晶片的產地,並與晶片商合作,以逐步實現美製和海外晶片的數量相等。報導提到,這可能有利於正加大對美投資的公司,例如臺積電、美光科技,也有助於它們加大與客戶談判的籌碼。美國政府正對晶片進口如何影響國安進行貿易調查,預計將在調查結束後,宣佈新的晶片關稅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