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擬對進口電子設備「晶片數量」課稅 專家:恐助長通膨

依據該計劃,美國商務部將根據產品所含晶片估價的一定比率課徵關稅,但計劃仍有變動的可能。商務部未能對此消息即時表示意見。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表示,「美國不能仰賴外國進口對國家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半導體產品。川普政府現正多管齊下,透過關稅、減稅、放鬆規定和能源充足等措施,讓關鍵製造業迴流美國。」

若計劃付諸實行,川普政府在提振美國製造業的同時,也會推升從電動牙刷到筆記型電腦等一連串消費者產品的價格,並推高通膨。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經濟學家斯特雷因(Michael Strain)表示,晶片關稅可能在美國對抗通膨問題時,推升消費者產品的成本。目前美國的通膨仍超出聯準會(Fed)2%的目標,而且有加速之勢。

斯特雷因指出,雪上加霜的是,川普政府對生產電子產品需的原料課徵新關稅,就算是在本國製造的產品,價格也可能更昂貴。

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商務部正考慮對進口電裝置晶片相關的部分課徵25%關稅,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日本和歐盟,稅率將是15%。不過該稅率只初步構想。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商務部也在研議一項豁免政策:如果企業將一半的生產工作移至美國,可獲得在美國製造業投資額的一比一豁免,但目前仍不清楚這項規畫如何運作,或是否會推行。

熟知內情人士表示,商務部先前提議免除晶片設備關稅,避免在美國生產晶片成本上揚,威脅川普重振製造業大計。不過川普對此不感興趣。

此外,《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川普政府有意限制進口晶片數量,目標是讓本國生產的晶片和進口數量相當,無法維持該比例的企業可能面臨額外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