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推晶片1:1新規 擬要求美製與進口產品比例相同 否則須付關稅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川普政府正在評估一項計劃,目標是要求美製晶片與進口晶片的比例須維持在1比1。路透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川普政府正在評估一項計劃,目標是要求美製晶片與進口晶片的比例須維持在1比1,以降低對進口經驗的依賴,卻也將增添美國電子產品製造商的挑戰,考驗白宮與科技業主管之間的關係,並將使原已各種關稅盤根錯節的關稅體系,更加複雜。
這個訊息被解讀爲英特爾另一利多,激勵英特爾股價26日在美股早盤大漲逾4%,臺積電ADR跌1.4%,輝達與超微在平盤附近波動。
美國去年半導體進口額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這個構想是美國總統川普上週提到科技業者能在美國生產晶片、迴避100%晶片關稅的衍伸。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概念是若企業長期無法讓使用的美製晶片與進口晶片比率維持在1比1,將必須支付關稅。
根據美國政府擬議的新制,若一家企業承諾在美國生產100萬顆晶片,基本上就能獲得相同的進口額度,允許該公司及其客戶在工廠完工前,能先進口相同數量的免關稅晶片,初期可能會有寬限措施,讓企業有時間調整並提升美國產能。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與半導體業高層討論這個構想,告知此舉是維護經濟安全的必要之舉。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才又點名臺灣,表示「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單一風險,就是99%的高效能晶片都在臺灣生產」,認爲應該要分散製造到美國與美國的盟國。
這項新制可能構成蘋果、戴爾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挑戰,因爲這些公司進口的產品來自全球各地的多種晶片,但也可能是正擴大美國產能企業的利多,例如臺積電(2330)、美光及格芯,而且能獲得更多與客戶的協商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