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豪喊免費拿下英特爾10%股份 真相曝「說法有出入」
2025年8月22日(週五),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一場宣佈活動中,手持國際足總世界盃冠軍獎盃。(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週五宣佈,美國政府已取得陷入困境的矽谷先驅英特爾(Intel)10%的股權,更自豪稱美國政府分文未花便取了英特爾股份,價值大約110億美元(約臺幣3680億元),然而這項說法與恐怕與事實有出入。
川普在真實社羣中的貼文寫道:「我非常榮幸地宣佈,美利堅合衆國現在完全擁有並控制英特爾(INTEL)10%的股份。這是一家偉大的美國公司,未來更是不可限量。我與該公司備受尊敬的執行長陳立武親自談判,促成這筆交易。美國沒有爲這些股份支付任何費用(paid nothing),而目前市值約爲110億美元。這對美國來說是一筆極佳的交易,對英特爾同樣如此。建構尖端的半導體與晶片——這正是英特爾的專長——對我們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感謝各位的關注。」
另一方面,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在社羣平臺上說:「剛剛與川普總統會面,宣佈一項歷史性協議:美國政府將投資89億美元(約臺幣2970億元)於英特爾,以強化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我對接下來的工作感到振奮,將確保未來最先進的矽晶技術與運算產品能在美國本土設計與製造。感謝。」
不過,美聯社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取得英特爾股份其實來自先前已撥付與承諾的政府資金轉換,並非真正「免費」。具體而言,聯邦政府以約89億美元購買4.333億股普通股,每股價格20.47美元,佔股權約9.9%,另有約22億美元來自《晶片法》補助,合計達111億美元。這筆交易讓政府取得的成本明顯低於週五收盤價24.80美元,帳面上已經獲利約19億美元。
這一出人意料的發展,使美國政府成爲英特爾最大股東之一,但也顯然與川普聲稱「分文未花」的說法有所出入。與此同時,總部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的英特爾正計劃裁員超過2萬人,作爲其最新嘗試的一部分,以挽回多年來歷任執行長所造成的一連串失誤。
雖然罕見,但美國政府成爲知名企業的重要股東並非史無前例。最著名的案例發生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當時政府向通用汽車注入近500億美元資金,換取約60%的股權,協助該公司在瀕臨破產之際存活。不過,政府最終在出售通用汽車持股後,仍蒙受約100億美元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