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暫停121億軍援 翁履中3面向看出川普對臺態度:可交易的籌碼
傳川普暫停對臺一項超過4億美元的軍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爲推動美中達成貿易協議並促成「川習會」,拒絕了一筆價值逾4億美元(新臺幣約121億元)的對臺軍事援助。外交部對此迴應,注意到相關報導,臺灣與美國在各項議題上都有緊密的合作,包括安全議題,並持續進行中。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昨(19日)分析,這個決定也再次凸顯川普對臺灣的態度一以貫之:臺灣並非「戰略核心」,而是「可交易的籌碼」。
《華盛頓郵報》援引消息人士獨家揭露,川普爲了促成與中國大陸達成貿易協議以及與習近平進行峰會,暫停一項對臺灣超過4億元美元的軍援。此外,川普政府認爲經濟蓬勃發展的臺灣,應像歐洲國家一樣自行採購武器,但決策仍未拍板,還有翻盤機會。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臺灣有決心也有信心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臺美也將持續深化各領域夥伴關係,爲全球繁榮發展提供穩定力量。
翁履中對此分析指出,川普政府這次傳出婉拒對臺援助,時間點在AIT表示臺灣地位未定,引發北京反彈之後,不得不令人好奇,是否刻意緩和美中氣氛,確保川習會不生變?同時,這個決定也再次凸顯川普對臺灣的態度一以貫之:臺灣並非「戰略核心」,而是「可交易的籌碼」。
翁履中續指,這一點可從三個方向看得更清楚,第一,臺灣在川普眼中,與中國這張大桌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棋子;第二,川普始終將臺灣視爲「有錢的買家」而不是「需要幫助的盟友」;第三,川普正把臺灣問題與中美談判綁在一起。取消軍援既是對北京的善意訊號,也是一張談判籌碼。
對臺灣而言,翁履中認爲這則報導傳遞的訊息非常清楚,「不論川普最終是否批准某些軍售,臺灣在他的外交棋局裡,價值從來都不是『戰略不可或缺』,而是『可以操作的議題』。因此,『不需要擔心』已經是自欺欺人。臺灣必須準備好面對更多不確定性,並在『有沒有美援』之外,確實強化自身的戰略自主。」
翁履中續指,美國的操作現在已經讓臺灣在兩岸未來的討論裡,越來越「被動」,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參與,川普可以左右臺灣和中國大陸的互動節奏,臺灣自己還有沒有可能有發言權?能不能在「兩強交易」之外找到話語空間?這是臺灣真正需要謹慎思考的地方。
最後,翁履中提到,「樂觀一點來看,臺灣不需要太過懼怕川普放棄我們,但絕對不能誤以爲美國會無條件支持我們。臺灣在美中之間,必須更聰明、更靈活,纔不會在大國交易桌上,只是被端上桌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