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問問董事長李志飛:隨着大模型能力的突破,AI硬件再次迎來發展空間
3月27日,出門問問(02438.HK)發佈2024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24年,出門問問營收3.9億元,較上年減少23%,淨虧損7.21億元。
對於收入下滑的原因,出門問問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由於集團於2024年改變業務戰略,不再發展基於傳統項目制的AI企業解決方案業務。
3月27日召開的出門問問2024年度業績媒體發佈會上,出門問問創始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行政官李志飛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隨着大模型能力的突破,尤其是在語音轉寫、語言總結分析等領域的進步,AI硬件再次迎來新的發展空間,未來AI硬件將成爲出門問問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談智能體:AI Agent的商業模式更加清晰
從業務表現來看,2024年,AIGC解決方案業務頂起了出門問問的營收“半邊天”,較上年增長88.5%。2022年—2024年,出門問問AIGC解決方案營收分別爲0.39億元、1.18億元、2.22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是18.0%、23.3%及56.8%。
出門問問在財報中表示,2024年公司在AI Agent領域持續深耕,並落地了一款集大模型、具身智能、AI智能體(AI Agent)於一體的產品“小問移動數字人”。搭載了“序列猴子”“DeepSeek”等領先大模型,實現智能問答。
談及未來AI Agent的發展方向,李志飛坦言,過去,大語言模型其實比較難有商業模式,AI Agent的商業模式更加清晰。過去,基於大模型的聊天機器人應用較難找到有效的盈利方式,主要原因在於市場上已有衆多巨頭提供免費服務,競爭激烈。而AI Agent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個聊天工具,而是能夠深入工作流,滲透到具體行業領域之中。
對於AI Agent的市場定位,出門問問明確選擇了垂直領域,而非通用方向。
李志飛解釋,這一決策基於兩方面的考量。首先,從技術角度來看,通用型Agent雖然在演示層面可以展現驚豔的效果,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諸多體驗問題,現階段技術尚未達到足夠成熟的水平。其次,從競爭角度來看,通用Agent是大模型公司和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中小企業很難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因此,出門問問的策略是聚焦具體應用場景,甚至結合硬件,打造有針對性的AI Agent解決方案。
在智能硬件領域,出門問問並非新玩家。李志飛表示,公司自2014年起便開始佈局智能手錶,是最早將AI與硬件結合的企業之一。過去十年,出門問問陸續推出了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音箱、智能車載設備等產品,希望通過硬件將AI技術落地到具體場景。然而,早期市場競爭激烈,加之技術尚未成熟,智能硬件的發展路徑並不順暢。
如今,隨着大模型能力的突破,尤其是在語音轉寫、語言總結分析等領域的進步,AI硬件再次迎來新的發展空間。“我們已經在嘗試很多AI硬件的新產品,很快也會發布。”李志飛透露,未來AI硬件將成爲出門問問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李志飛認爲,當前AI硬件的市場需求正在增長,技術也發展較爲成熟。而出門問問的競爭優勢在於,公司既懂AI,也做過硬件,包括供應鏈合作、海外銷售渠道等資源。對於一個新的初創企業而言,建立這些能力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李志飛表示,與以往不同,出門問問未來的AI硬件策略將更加註重AI層面的投入與創新,而非單純依賴硬件本身的突破。“我們過去做AI硬件時,其實花了大量精力在硬件本身的研發和創新上,在AI上的投入沒有那麼充分。”李志飛表示,未來,出門問問計劃更多地依託產業鏈,與硬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通過軟件來構築核心壁壘。
談組織AI化:AI Agent的普及將擴展管理者的管理邊界
在財報中,出門問問提到,公司深刻認識到“組織AI化”將成爲企業進化的核心路徑。未來公司將以AI Agent爲戰略支點,繼續推動組織與產品的雙重躍遷。依託自有的技術,我們將形成覆蓋全價值鏈的“數字員工矩陣”,讓AI滲透組織運營與管理,增強AI與人的協作,讓AI促進生產關係的革新,指數級提升生產力。
李志飛在發佈會上表示,隨着大語言模型的推理能力不斷增強,AI Agent正在從概念變得可行,“對AI公司或者對所有科技公司,很重要的一點是,當Agent變得可行,公司做產品以外,怎麼能夠讓公司組織利用Agent去提升效率,或者說是跟上AI時代的發展。”
過去,行業對於AI的發展大多關注“Scaling Law”(規模定律)——即模型規模越大,其智能水平就越高。李志飛指出,在產業落地過程中,更關鍵的是大模型能否在勞動力市場創造真正的價值。他提出了“勞動力Scaling Law”的概念,即隨着AI能力提升,其對企業內部工作模式與管理方式的影響將呈現指數級增長。
李志飛認爲,變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隨着模型能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工種將會被AI輔助或者替代。其次,管理者的管理邊界也隨着模型能力以及AI Agent的普及而擴展。在傳統的管理能力下,可能只能管理七個人,但在AI Agent協同下,這一數字可能擴展至兩百人。這對於組織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我們希望能夠抓住這波紅利,隨着這個‘Labor Scaling Law’的出現,我們能夠去改變我們整個組織的工作方式,使得效率會更高。”
面對AI Agent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出門問問正加速向“原生AI組織”轉型。李志飛預測,未來的企業的組織形態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一家原本需要兩百人的公司,未來或許只需要二三十名核心員工,其他崗位由AI Agent填補。這種新型組織模式已在部分創業公司中開始實踐,李志飛認爲,出門問問作爲一家成立十餘年的公司,必須快速調整,轉型成這樣一個“原生AI組織”,使得公司在未來的競爭中更有優勢。
李志飛表示,出門問問的AI轉型將分爲三個核心階段。首先是完成數據基建。李志飛認爲,當前企業的日常運營已經高度數字化,使用釘釘、飛書等協作軟件記錄目標(OKR)、任務執行過程以及最終結果(如代碼、設計圖等)。但過去,這些數據往往分散存儲,AI難以有效訪問。因此,出門問問的第一步是讓AI能夠整合和理解所有企業數據,使組織行爲全面數字化。
數據數字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AI嵌入到工作流中,使其不僅是數據的訪問者,而是讓各類AI Agent全過程參與執行和管理。例如,AI可以分析所有會議記錄、代碼、銷售數據及組織架構,在管理和執行過程中提供智能決策支持。李志飛表示,未來的企業可能會有多個“AI CEO”。
不過,李志飛也坦言,AI Agent的應用將不可避免地對企業現有組織架構產生影響,要讓已有團隊發揮最大價值,首先需要提升團隊成員對AI的認知。其次,公司組織架構可能需要適應AI時代的高效協作模式,例如減少中間管理層,推動組織扁平化。李志飛認爲,如果企業不調整管理架構,傳統的組織模式反而可能成爲AI轉型的阻力。
李志飛表示,在AI與人類共存的企業形態下,工作流程也將發生深刻變革。過去的企業流程主要依賴人力執行,而未來的模式是“人+AI”協作,這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企業需要根據數據反饋,不斷根據AI Agent自我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