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南關區法院:孕期維權路難行?法官巧解糾紛暖人心
“這兩萬塊錢攥在手裡,心裡終於踏實了!”2025年8月7日,孕14周的張女士在長春市南關區人民法院幸福人民法庭內哽咽道。這場歷時一個月的勞動爭議調解,不僅是一起職場維權案例,更是南關法院在南關區綜治中心設立女職工維權綠色通道的生動實踐。
案情簡介
2018年,張女士入職某公司,入職後,公司於2019年5月才爲其繳納社保。今年3月,公司因業務下滑,單方面宣佈降薪;4月,張女士被迫離職。離職後不久,她發現自己已懷孕14周。社保斷繳、工資差額、經濟補償……一連串問題讓準媽媽徹夜難眠,無奈之下,她將該公司起訴至法院,希望能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庭審現場,當事人雙方一度劍拔弩張,某公司辯稱,該公司因業務萎縮,招投標部門連續兩年虧損近60萬元,公司不得已才做出待崗降薪安排,但疫情前對員工頗爲關照。免費宿舍、食堂晚餐、節日福利一樣不少。這些年張女士從公司獲得的福利和實際好處加起來有14萬多,表示最多隻同意補償張女士15000元。
辦案法官張渴了解案情後,深知解決勞動爭議糾紛不能只靠法律條文,還需兼顧人情事理。她從雙方的爭議焦點入手,努力尋找和平化解糾紛的突破口。爲了能減輕當事人訴累、實現高效維權,張渴決定通過調解化解糾紛。
休庭後,張渴主動承擔起調解的責任,積極聯繫雙方。她一邊耐心傾聽公司的心聲,設身處地理解企業在當下大環境中的難處;一邊從法律角度向公司負責人清晰分析:“法律明確規定社保應從用工之日起繳納,降薪更需雙方協商。企業的難處值得體諒,但員工的合法權益也得保障,何況她現在還懷着孕,咱們得換位思考。”同時,張渴也多次安撫張女士,讓她放下顧慮,安心養胎,承諾法院會給出公正的處理結果。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裡,張渴三次組織調解,五次電話溝通,還有微信聯繫。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的心結被成功解開,達成了調解協議。
8月7日,某公司代理人親自將2萬元補償款交至張女士手中。
南關法院駐綜治中心立案窗口設立的女職工維權綠色通道,實行快速立案、專人辦結,用耐心調解和高效司法守護女性權益。今後,南關法院將進一步聯動婦聯、社區等多方力量,讓遭遇權益受損的女性在第一時間就能得到全方位的法律支持與幫扶,讓司法溫度一路護航。
來源:長春南關區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