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高科技動能+政策利多 A股躍全球資金新寵

歷史紀錄顯示,過去30年,美元指數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間呈現負相關,2000年科技泡沫後至2008年金融海嘯前,尤其明顯。加上根據FedWatch預測工具最新顯示,美國聯準會在9月份利率決策會議重新啓動降息的機率高達九成以上,預料美元走弱趨勢可望進一步推動新興市場表現。

若再觀察資金流向也可發現,自2025年4月以來,外資買超新興市場股票約310億美元。其中,根據摩根士丹利發佈最新「中國市場主動型多頭基金經理持倉情況」報告顯示,7月份流入中國股票資金增至27億美元,市場資金動能逐步增溫,有望成爲帶動股市走揚的主要推力之一。

除了外資、降息二大利多外,獲利改善將是新興市場股票未來走升的更重要原因。雖然受到關稅的影響,但新興市場經濟活動仍具韌性,這也反應在近期獲利展望逐漸改善上。目前市場預估新興市場於2025與2026年的獲利成長分別爲10%與15%,而中國在2025、2026年的獲利成長均可達9%,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

展望下半年,中國仍將持續受政策面支持。去年12月後,人行的貨幣政策立場從「審慎」轉爲「適度寬鬆」,在即時降準降息的政策帶動下,將維持適度流動性,也有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我們預計中國政府將推出已在醞釀中的一系列穩定成長措施,以加速擴大內需,除了推出提振消費與穩定就業市場的支援政策外,並將加速高科技製造,改善投資報酬,以維持經濟成長。

投資主題上,AI強勁的需求成長仍是投資人可以聚焦的領域。根據研究機構估計,2024年中國在AI的研發支出約200~250億美元,預估到2028年,中國在AI的支出將達到全球的10%。中國在AI發展上也展現極大優勢,2023年,中國、美國、日本爲主要AI專利申請國家,這三國佔比高達73%;2024年,中國AI相關專利數爲全球第一,顯示中國在AI相關研究的專利數上具領先地位。

中國科技的基礎建設與半導體,在過去兩年,表現相對出色,從雲端、資料中心到軟體、應用平臺將是下一個投資市場焦點。而在這股AI浪潮下,全球資料中心需求快速成長,帶動市場對銅礦的需求;除了美國外,設立資料中心趨勢將是全球性的,包含歐洲、美國、東南亞各國,都將增加工業金屬的需求。此類景氣反彈主題,亦是中國A股市場中備受投資人青睞的主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