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政策漸鬆綁 有利於債券投資
聯博認爲,中國的低通膨環境及進一步政策寬鬆的可能性,對投資中國債市的投資人而言將是利多。
儘管房地產市場持續受阻,中國仍達成2024年5%的經濟成長目標,但達標的過程反映出經濟面臨的挑戰。因爲成長主要得益於年底的政策支持措施,以及出口需求的回升,進而推動第四季成長動能。全年來看,出口與工業製造業投資(其中大部分與出口需求相關)是主要成長動能,但第四季出口成長主要是由於川普政府即將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造成企業的預期心理而提早出貨。
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在2025年進一步放緩,中國的經濟前景主要取決於政策措施如何緩解關稅及其他經濟阻力。美國關稅將對中國出口成長產生負面影響,但衝擊可能不如首屆川普政府時期來的嚴重。2018至2019年,美國關稅措施曾使中國GDP減少1.5%;然而,近年來中國已分散其貿易關係,使美國在中國貿易順差中的佔比從2018年的80%降至目前的40%,在中國出口中的佔比則從20%降至14.5%。
中國當前的經濟挑戰促使政府採取前所未有且更具協調性的行動。房市持續低迷削弱了消費者信心與零售銷售,凸顯了政策轉向的必要性。這一變化是正面的,並可能提升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2024年底中國人民銀行打破慣例,同日下調政策利率與存款準備金率,並提供未來進一步降息的前瞻指引。相較於過去政策利率與資本要求較常見下調10與25個基本點,這次分別下調20與50個基本點,不僅降幅超過市場預期,也反映出政策力度加大。
此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則涵蓋固定資產投資(fixed-asset investment)的兩大領域:曾經主導市場的房地產業(透過降低房貸利率與首付要求)與基礎設施(允許地方政府以更優惠條件發債)。
在出口需求的支撐下,製造業引領了2024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活動。
針對消費者,中國推出了補貼型的舊換新與設備升級計劃;而對於投資者,則透過刺激股市的措施提供支持,包括設立人民幣(下同)3,000億元的融資工具,以促進回購計劃。此外,銀行業也將從1兆元的特別國債中受益,以用於資本重組。
爲支撐今年的經濟成長,中國仍需進一步放寬政策。儘管中國人民銀行可能將持續下調政策利率與存款準備金率,但更具針對性的措施類型與時機,則取決於政府對美國關稅影響範圍的進一步評估,以保持政策靈活性。但從整體政策方向來看,結合人民幣匯率的競爭優勢,中國經濟在2025年實現4.5%成長的可能性較高。
2025年中國政府債務發行總量可能高於2024年,但市場基本面仍具支撐力。尤其在信用成長有限的情況下,銀行對債券的購買需求依然強勁。在不出現外部衝擊(如高於預期的關稅)的情況下,中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有進一步走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