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科技浪潮驅動中國資產價值增長,吸引外資加速佈局A股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李依農 上海報道
AI成爲A股市場新動能
新年以來,DeepSeek異軍突起,憑藉相對較低的成本取得了與全球領先大模型相當的水平,不僅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也使得中國的創新能力再次受到全球關注。在此背景下,AI相關板塊表現突出,如軟件、汽車、電子等行業,在過去一個月漲幅分別近30%、15%、13%。
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市場預期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將隨之大幅提升。高盛在最新報告中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目標點位分別上調至85點和4700點,預計上行空間分別爲16%和19%。高盛還預測,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將使得中國公司的每股收益在未來十年每年提高2.5%。如何看待A股中AI相關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大科技板塊是否將成爲未來A股市場的主導力量?我們來連線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
“AI+消費”或催生中國領軍企業
楊德龍:DeepSeek-R1模型的出現改變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看法。近期科技股行情愈演愈烈,包括A股的人形機器人以及港股的科技互聯網等板塊均出現了大幅上漲。恆生科技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在關鍵指數中更具高科技和人工智能代表性,主題上偏好數據、雲服務以及軟件應用程序。高盛的觀點代表了國際投行的主流觀點。
人形機器人是“AI+消費”最好的應用。上週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人工智能+消費”,這無疑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政策支撐點。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消費市場,將科技與消費結合將產生一批偉大的公司。
就像當年互聯網並非在我國首先出現,但因我國人口衆多,很快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網民,互聯網與消費的結合產生了一批偉大的互聯網巨頭。現如今,AI並非率先在我國出現,但“AI+消費”可能會產生一批偉大的公司。馬斯克甚至樂觀預計到2040年,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我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已經佔據很大優勢,擁有世界上70%的工業機器人。
中國優質資產將吸引更多資金
楊德龍:正如芒格生前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所說,他參觀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的工廠,對其自動化程度感到震撼,那纔是工業機器人最好的應用。現在從工業機器人發展到人形機器人,即從工廠到家庭,勢必會帶來行業的爆發性機會。我大膽判斷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元年,將逐步釋放出業績。雖然我們不知道哪家企業能夠成功,但投資賽道是比較好的方式。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優質資產將會獲得更多資金加持。而人形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技術這兩個領域中國具有領先優勢,包括無人機等在內的領域將受益於AI技術的進步,AI的應用將帶動軟件和硬件方面的投資機會。投資者可以通過佈局相關的優質龍頭股以及優質基金來抓住機會。
外資加速佈局A股
自2月初以來,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貝萊德等多家外資機構紛紛表達了對中國資產和A股市場的看好態度。其背後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麼?向後看,A股是否能夠持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尤其是外資的流入?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爲我們帶來她的分析。
外資看多中國市場有三大驅動因素
範若瀅:外資看多中國資本市場背後主要有三大因素的驅動。第一,中國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發了全球資本的高度關注。DeepSeek具有開源、低成本、高性能等優勢,推動了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潛力。
第二,中國資本市場估值優勢比較明顯。從全球對比來看,A股、港股目前仍處於相對的估值窪地。隨着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中國資產成爲全球投資者分散風險的重要選項。
第三,對中國宏觀經濟預期的改善。隨着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加力顯效,中國基本面也正在企穩回升,市場情緒出現了明顯的扭轉。
A股仍將吸引更多外資流入
範若瀅:展望未來,我們認爲A股仍將持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這是有堅實的邏輯支撐的。
第一,我國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中國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將持續吸引外資的流入。
第二,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升,企業盈利和市場估值將逐漸修復,疊加美股科技企業上行動力減弱,將會有更多的外資將中國A股作爲配置標的。
第三,市場信心的增強也對外資流入至關重要。近期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釋放了穩定民營經濟的政策決心,也打消了對民營經濟政策的市場疑慮,這有助於對提高微觀主體的信心以及市場風險的偏好。
警惕外部風險擾動
當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對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市場帶來一定壓力。如何看待外部風險對A股市場的潛在影響?關稅壁壘下,投資者應如何調整投資策略?我們來聽一聽東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博光怎麼說。
關稅新政或只是外交談判手段之一
楊博光:特朗普上臺至今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已迫不及待地揮動“關稅大棒”,從點名加拿大、墨西哥兩國到推行“對等關稅”政策,相信對於關稅新政的實施,前期會給予市場充分的預期。而關稅新政的實施到落地卻有反覆的現象,這也說明了特朗普深知關稅新政是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一些影響。而關稅新政或許只是外交談判的手段之一,真正背後的因素是要去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以及財政赤字,還有通脹風險這三大困境。
我們從投資、儲蓄跟政府支出來做考量,特朗普若要去達成收窄整個貿易的逆差、增加非美國家對於美國的投資,相信只有降低美元的購買力與長期弱勢美元的一些政策纔有辦法去解決上述的一些問題。而弱勢的美元相對應的是新興市場貨幣的升值,變相使得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成立。這將會提振以及利好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的吸引力。
投資者可根據兩會政策預期等佈局
楊博光:中國產業方面,美國二月提出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美國作爲中國重要出口地區的地位,相信在未來長期會有下滑現象,尤其是對於勞動密集型的一些商品以及部分的中間品,出口的增速都預計將長期下滑。而面對全球貿易開始從長鏈變成短鏈之後,從加徵關稅產品的情況出發,這也會推動終端產品的成本上升以及產品的價格上升。而美國當地的通脹壓力相信未來是越來越大的,而中國產業鏈完備的優勢也會在全球之中突出,成爲全球貿易競爭力最佳的所在。
另外一方面,全國兩會將於三月召開。鑑於此,在市場的投資思路方面,我想投資者應該要圍繞兩會的政策預期,以及外資再佈局人民幣資產的角度,來構建板塊的思路以及對於投資的節奏。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於曉娜
監製:施詩
編輯:和佳
記者:李依農
製作:蔡於恬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製: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黃子豪
海外運營編輯:莊歡 吳婉婕 龍李華 張偉韜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