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源暴增4千億!地方反縮減教育支出 教團籲保障學生受教權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通過後,教育部把多項補助迴歸地方政府負擔,全中教今天呼籲中央與地方儘快協商明年教育預算分配情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通過後,地方財源大增,中央對地方教育補助卻減少,例如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校園電費等補助,迴歸地方政府負擔。全中教工會今天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應立即就修法後不再補助的項目與金額,進行公開協商與具體財政調整規劃,以避免教育經費遭到排擠,影響基層學生受教權益。

財劃法修法後,教育部曾發稿說明,115年度地方獲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將大幅增加4165億元,各縣市政府已有適足財源支應其基本財政支出,以及辦理教育、社會福利、基本設施等事項,中央協助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補助,115年將回歸由地方政府負擔。

全中教指出,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地方教育經費佔地方總預算平均約45%至52%,其中約有15%依賴中央統籌或專案補助。若財劃法修法導致補助項目縮減,恐使地方教育經費短少數十億元,進而衝擊師資聘任、校舍維護、特教與偏鄉教育計劃。

全中教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尚未獲得中央明確指引,不清楚哪些補助項目將停止、補助比例如何調整,教育部應立即公佈不再補助的項目與金額明細,以利地方政府編列預算。同時,地方議會應同步評估教育預算調整方案,並公開要求地方政府應編足短缺的教育經費。

全中教強調,教育支出屬於憲法保障「基本國策」事項,不應隨政治與財政分配機制而動搖。地方政府在因應修法進行預算重整時,應以維護學生受教權爲最高原則,不應任意削減學校運作經費或延後教師聘任。

全中教建議,建立中央跟地方教育財政協商平臺,制度化教育預算協調機制。各地方原預算與增加補助款不盡相同,教育部應於公佈不再補助項目後,待地方依比例調整預算後,再以專案經費來補助教育部重點項目,例如AI融入教學、中小學冷氣電費等,避免發生教育經費被排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