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鍋洗完別直接陰乾 專家:多1步驟能延長壽命

不鏽鋼餐具爲常見的廚房用具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鏽鋼餐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器,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陳泰源表示,不鏽鋼依成分與耐腐蝕性可分爲200、300、400三大系列,其中以300系列最常見,他提醒,雖然不鏽鋼具有抗腐蝕性,但使用時應避免長時間接觸酸鹼或處於潮溼環境,並應妥善清潔、保持乾燥,建議清洗後擦乾,以延長使用壽命;若發現器具出現生鏽或沾黏狀況,則不建議繼續使用。

陳泰源於食藥署網站指出,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訂定的標準,不鏽鋼材質依表面加工、耐腐蝕性與金屬含量不同,分爲200、300、400三大系列,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300系列,約佔市面不鏽鋼食器的7成,主要由鉻與鎳構成,常見型號有304與316。

陳泰源指出,304不鏽鋼抗腐蝕性佳,適合作爲盛裝食物的餐具;316則比304多了鉬元素,更耐腐蝕、抗氧化,特別適合盛裝生理食鹽水或含鹽湯頭,也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材。

此外,陳泰源說,200系列以鉻、高錳、低鎳組成,因鎳比例低,抗腐蝕性較差,較容易生鏽;400系列則硬度較高,常用於製作刀具。

陳泰源提醒,不鏽鋼之所以不易生鏽,是因表面能形成一層隔絕氧氣的保護膜,可抑制氧化鐵生成,因此使用時應避免長時間接觸酸鹼或處於潮溼環境,清洗後應擦乾保持乾燥,有助延長不鏽鋼器具的壽命,若使用過程中發現不鏽鋼器具開始生鏽或有沾黏情形,即應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