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現金奶牛”新工具!上交所首批自由現金流ETF來了
近期科技資產交易熱度攀升,但市場對防禦性策略的需求並未減弱。
3月12日,證監會網站顯示,摩根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正式獲批,成爲首批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上交所首批自由現金流ETF。
該產品於今年2月25日上報,跟蹤指數爲滬深300自由現金流(932366.CSI)。目前,場內有8家公募,圍繞3個不同指數,在自由現金流ETF賽道爭相佈局。
所謂“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FCF),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核心概念,指企業在維持正常運營和必要資本投資後,實際可自由支配的現金。它等於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扣除維持或擴展業務所需的資本支出後的剩餘現金,反映了企業可自由分配給投資者或用於戰略決策的現金能力,可理解爲“未兌現”的分紅,是企業分紅的“基礎能力”,但是否分紅取決於企業自身意願。
換言之,其與“紅利”相似但又不同。紅利策略看重股息率,追求現金回報,因此行業分佈更偏向銀行、公用事業等高股息傳統行業;而自由現金流策略以自由現金流率爲核心選股指標,行業分佈更爲寬泛。
具體來看,目前場內已有產品跟蹤的3個自由現金流指數中,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偏重小市值個股(平均總市值約243億元,截至2025.2)。
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與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指數,則都偏重大市值個股,成分股平均市值在千億元上下。Wind數據顯示,前者在2014年至2024年間(20140102~20241231)的年化收益率爲11.07%,優於後者同期表現(9.23%)。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摩根資產管理旗下“A系列”ETF均推出定期強制分紅機制。作爲摩根“紅利工具箱”的又一新成員,摩根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也在基金合同中約定,每季度最後一個交易日ETF相對標的指數的超額收益率爲正時,會強制分紅,收益分配比例不低於超額收益率的60%。有了季度強制分紅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幫助投資者更加從容地面對市場短期波動,從而更堅定地踐行長期理念。
從海外經驗來看,海外市場對自由現金流因子關注較早,歐美市場相關指數基金的發展較爲成熟,美國頭部指數機構均推出了自由現金流相關指數,並衍生出多類ETF產品。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指數及量化投資部總監胡迪表示: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聚焦自由現金流因子,優選盈利質量高的公司作爲成分券,通過自由現金流加權,行業分佈上剔除金融、地產行業,偏向現金流穩定的成熟行業板塊,分紅潛力大。自由現金流是紅利分配的基礎,但更側重企業內生增長能力,而紅利策略側重股息分配結果,兩者行業分佈有一定互補。此外自由現金流與科技板塊相關性低,可作爲平衡成長股底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