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初期常與老化混淆! 阿茲海默症早篩早治守護腦健康
▲林衛邑主任指出,阿茲海默症初期常與老化混淆。(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一名65歲男子退休後原本開心享受生活,卻逐漸出現記憶力與學習障礙,經聯新國際醫院神經內科林衛邑主任診察,核磁共振檢查雖發現患者左側丘腦有血管栓塞,但其症狀隨時間日漸加重,腦血管疾病可能不是記憶力障礙主因。進一步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PET-CT)確診爲阿茲海默症!
林衛邑主任指出,此類病症初期常與老化混淆,若未及早辨識,恐延誤治療時機。阿茲海默症雖然病理特徵明確,但由於讓類澱粉蛋白現形的正子造影檢查價格不斐,臨牀實務上多采行「排除法」進行診斷,一旦臨牀表現符合阿茲海默症特徵,接下來會安排腦部影像、抽血檢驗,排除其它可能也會造成類似症狀的疾病,例如:腦血管疾病、水腦症、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維生素B12缺乏等。
▲正子對比照。(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接着,心理師會透過許多檢測方式確認認知功能受損程度,目前常用臨牀失智評量表(CDR)來評斷嚴重度(分數1至3分別代表輕至重度)。其它腦部疾病如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很有可能初期與阿茲海默症症狀相似而導致診斷困難,此時建議與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充分溝通討論,找尋最佳的診斷方法。
林衛邑主任建議多運動、多動腦、保持活躍心智以提升「認知儲備」,採行地中海飲食、控制三高、遠離含糖飲料,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以降低失智風險。他強調若有疑慮應及早就醫篩檢,勇敢面對。唯有早期發現、積極治療與矯正危險因子,才能延緩退化,爭取更多時間與提升生活品質,守護腦健康不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