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不只是老化 醫揭阿茲海默症初期警訊

記憶衰退不只是老化,醫揭阿茲海默症初期警訊:錯過治療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65歲男性退休後原本開心享受生活,卻逐漸出現記憶力與學習障礙,經聯新國際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衛邑診察,雖發現患者左側丘腦有血管栓塞,但其症狀隨時間日漸加重,腦血管疾病可能不是記憶力障礙主因。進一步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PET-CT)確診爲阿茲海默症。他指出,此類病症初期常與老化混淆,若未及早辨識,恐延誤治療時機。

林衛邑說明提早清除類澱粉蛋白藥物,爲阿茲海默症患者爭取黃金時間延緩退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林衛邑說明,隨年齡增長可能出現皺紋、老花眼、學習速度減緩或偶爾健忘,屬於正常老化。失智症則是腦部疾病所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會造成持續且日益嚴重的記憶力衰退、語言表達困難、空間辨識障礙、學習與解決問題能力喪失,甚至可能導致個性改變與錯誤決策。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病理機轉與類澱粉蛋白及濤蛋白的異常沉積密切相關,其初期表現即爲記憶力喪失。這些蛋白原本應被清除,卻因腦部出現許多問題而導致過度堆積,逐漸破壞神經功能,造成認知衰退,但只要危險因子控制得宜,未必有機會進展至失智症;部分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則是由於遺傳基因變異的緣故,讓腦內類澱粉蛋白的生成速度比一般人快速,加上不容易被清除而導致提前發病。

林衛邑表示,由於讓類澱粉蛋白現形的正子造影檢查價格不斐,臨牀實務上多采行「排除法」進行診斷,一旦臨牀表現符合阿茲海默症特徵,接下來會安排腦部影像、抽血檢驗,排除其它可能也會造成類似症狀的疾病,例如腦血管疾病、水腦症、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維生素B12缺乏等。接着,心理師會透過許多檢測方式確認認知功能受損程度,目前常用臨牀失智評量表(CDR)來評斷嚴重度(分數1至3分別代表輕至重度)。

地中海飲食衛教。(聯新國際醫院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國衛院呼籲40歲起即爲失智預防黃金期,並提出「顧腰圍、控血糖、壓不衝、脂不高、腎要好」五大護腦守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抽菸與缺乏運動等狀態,都是加速類澱粉蛋白堆積,提高失智風險的主因。建議多運動、多動腦、保持活躍心智以提升「認知儲備」,採行地中海飲食、控制三高、遠離含糖飲料,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以降低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