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又陷「減產」僵局…全球塑膠公約談判 朝向永續生產

綠色和平組織對道路潑灑疑似瀝青黑色塗料,抗議石油巨頭干擾塑膠公約談判,事後日內瓦警方及消防隊於現場清潔。記者曾原信/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昨進入第三天,爲避免談判再次受阻,大會主席瓦迪維索(Luis Vayas Valdivieso)早在談判前即展開佈局,日前在國際記者會也提出「永續生產與消費」的重要性,外界預期可能會以「永續生產」取代「減產」用語,避免陷入歷屆談判的「塑膠減產」僵局。

針對歷屆爭議焦點「塑膠減產」,瓦迪維索指出,在塑膠全生命週期管理中,應注意「永續生產與消費」的重要性。場邊觀察人士分析,談判正逐漸朝向一個可能被各方接受的折衷方案,也就是以「永續生產與消費」取代「減產」一詞,避免引發石油輸出國反彈。

此外,「永續生產與消費」的論述框架,同樣涵蓋了塑膠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治理思維,從源頭減量、產品設計、消費行爲轉型,到最終的廢棄管理與循環利用,皆被納入討論範圍,也爲歷屆僵持不下的「減產」爭議,開闢另一條更具可行性的對話路徑。

環團則對大會在減塑讓步表達不滿。綠色和平昨在會議舉辦地點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前,以象徵石油污染的黑色塗料覆蓋馬路,並攀上大樓屋頂,高舉「內有石油污染大戶」與「塑膠公約是非賣品」的布條,抗議產油國與化石燃料利益團體阻撓協商進程。

綠色和平組織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代表團負責人福布斯(Graham Forbes)指出,每一輪談判都吸引更多石油和天然氣遊說者,開幕首日即有部分國家企圖阻撓,甚至削弱關於「減少塑膠生產」的討論與行動,但絕不能讓製造問題的企業污染者阻止世界解決這個問題。

綠色和平臺灣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也指出,環境部派員前往日內瓦關注談判進展,她呼籲環境部正視國際趨勢,堅定支持更積極的改革方案。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