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中國大比例裁員:賠償 N+9,工資發到 4 月,銷售體系是重災區

奔馳中國內部傳言已久的裁員,終於落地了。

我們獨家瞭解到,奔馳中國在今天約談了部分員工,當天即啓動裁員,裁員比例約爲 15%。本輪裁員主要涉及銷售、汽車金融兩個體系,公司主體主要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研發體系暫未涉及。

被裁員工除了可以獲得 N+9 的賠償外,如果未來兩個月沒有入職新公司,奔馳中國還會爲其額外發放 3 月和 4 月的工資。這意味着,奔馳中國最高的賠付相當於 N+11。

在外資車企的裁員中,奔馳的賠償還算豐厚。去年 10 月,大衆中國啓動裁員,提供的賠償最高是 N+6;更早之前,去年 4 月,特斯拉中國的裁員賠償是 N+3。

一位接近奔馳中國的人士告訴我們,這次是 “普裁”,銷售、金融兩家公司幾乎每個部門都參與了。被裁的員工中,大比例是 “無固定期限” 勞動合同的僱員。

按照奔馳中國的傳統,員工首次簽約的合同期限一般是籤三年,第一次續簽的合同期限一般是兩年,再次續簽,會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這意味着,很多被裁員工,都在奔馳中國工作了五年以上。

對於奔馳中國各個板塊的員工而言,裁員的消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流傳。公佈裁員的前一天,2 月 25 日,奔馳中國剛剛開完 Town Hall(員工大會),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親自到場主持。一位參與的員工告訴我們,會上雖然沒有明確提及裁員,但對於將發生的事情,大部分員工已有心理準備。

就在一週之前,2 月 20 日,奔馳發佈了 2024 財年業績報告,全年營收爲 1456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11126 億元),同比下降 4.5%;息稅前利潤(EBIT)爲 136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1035 億元),同比下降 31%;淨利潤 10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794 億歐元),同比下降 28%。

對於業績的下滑,奔馳解釋稱,主要是因爲銷量減少,尤其在中國市場。2024 年奔馳在華銷量爲 71.4 萬輛,同比下滑 6.7%。中國是奔馳的最大單一市場,這導致其全球銷量同比下降 3% 至 198.3 萬輛。

銷量的下滑影響了奔馳中國區域的財務表現。2024 年,奔馳在中國的營收爲 231.39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1759 億元),同比下降 8.5%。

奔馳預計業績和財務的壓力,還會持續數年,因此至少在 2027 年之前,會持續推進固定成本的削減舉措。

財報會上,康林松稱,“爲了確保公司的競爭力,我們正在採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簡、更強大。” 裁員即是舉措之一,除了中國區域,奔馳也會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推進裁員。

儘管銷量業績和盈利能力都在下滑,但奔馳依然需要維持較高水平的研發支出,以期在 2027 年之後扭轉局面。這也是爲何此次裁員暫時沒有涉及研發體系。

2024 年奔馳的研發支出爲 97 億歐元,接近歷史高位。其中乘用車部門佔據 87 億歐元,主要用於對未來平臺和科技的投資,特別是對全新一代操作系統 MB.OS。

MB.OS 是奔馳爲下一代電動車自研的智能座艙系統,目標是在軟件架構上追上市面上新勢力電動車。但我們瞭解到,這套系統的開發進度已經落後。

按照計劃,MB.OS 系統會隨全新一代奔馳 CLA 一起量產。CLA 是奔馳下一代電動車的開篇,最早在 2023 年 9 月德國的車展上進行概念車亮相。

全新一代奔馳 CLA 在硬件層面已逐漸完善。我們瞭解到,早在 2023 年 11 月左右,這款車已經進入奔馳位於北京大興的原型車工廠。

但因爲 MB.OS 進度落後,全新一代 CLA 的量產(SOP)時間,已經由最初定的今年 5 月,推遲到了今年 9 月前後。

我們獨家瞭解到,此前主要是奔馳德國的研發團隊在負責 MB.OS 的開發,現在很多相關的研發項目都陸續轉到中國。

一位奔馳中國的員工告訴我們,該公司在中國的研發中心(RDC),幾乎是今年奔馳中國唯一還有一定規模招聘計劃的機構了。

但對於銷售體系的員工而言,奔馳重拾競爭力之前,他們始終要擔心進一步的 “降本增效”。

按照奔馳在財報會上的說法,暫時 “不會對減員給出一個明確的數字”。一些奔馳中國的員工擔心,如果未來再次裁員,這些沒有 “無固定期限” 合同的員工,可能不會拿到這麼高的賠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