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車司機起步急煞停惹民怨 議員曝每天至少1件投訴
北市公車平均每日至少1件急煞停投訴,議員詹爲元近期接獲不少陳情,司機猛踩油門起步,結果人還沒站好就摔倒。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北市公車平均每日至少1件急煞停投訴,議員詹爲元近期接獲不少陳情,司機猛踩油門起步,結果人還沒站好就摔倒,他要求市府不該再漠視,應從司機人力、工時、班表合理化做起,纔是真正保障市民安全的治本作法。公運處說,已爲駕駛加薪、抽查工時等。
詹爲元發現,近3年投訴公車司機起步急煞停的件數高達1313件,年均437件,等於每天有1至2件乘客反映;近5年乘客摔傷通報件數年均200件,2021年205件、2022年182件、2023年240件、2024年200件、2025年至5月累積95件。
他質疑,反映件數多卻無法改善,北市府稱是路況問題,但他認爲結構性問題,長年司機人力不足、排班緊湊。
詹爲元說,又以262、307、705、706、707等長途路線更是常見,一趟車程4個半小時起跳,時程遇到塞車被壓縮,司機只能開快「追回來」,就怕被投訴或被罰,惡性循環最終受害還是乘客;市府雖有評鑑機制加重扣分、司機工時稽查等機制,僅是流於表面。
他也指出,北市今年成立「公車學院」,教育訓練駕駛與幹部,至今4場次共533人蔘與,包含新進駕駛訓練193人、高齡風險駕駛訓練189人、實車體驗訓練94人等。但參與名單是業者自行安排,無強制力且沒追蹤改善成效,只是「有做而已」,並無解決基層司機壓力過大、排班不合理的結構性問題。
公運處業務稽查科長樑筠翎迴應,透過大數據資料檢討,提升公車路線營運效率。另外,公車新運價今年1月20日起實施,駕駛長配合加薪8000元,期盼可減少現有駕駛長的流失、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公運處每月抽查駕駛長工時,確保每日駕車時間不超過10小時,若超時工作依規裁處。
樑筠翎表示,行車安全主要仰賴駕駛行爲,公運處及公車業者將持續加強教育訓練,要求駕駛長落實各項SOP,避免急煞車或猛加速,也會落實「右轉指差確認、左轉再三確認,停讓行人優先通行」等流程。
至於北市公車公會「公車學院」預計辦理10場次以上培訓課程,培訓駕駛長與幹部。樑筠翎說,4月28日、7月31日實車體驗營,除了宣導各項SOP,更安排駕駛長擔任乘客,實際感受急煞車、猛起步及遭車門夾住等體驗,盼透過換位思考調整駕駛行爲,提供更安全及舒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