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急煞猛起步 平均3天1人受傷

2024年接獲1043件公車急煞申訴案件,平均每天近3件,其中更有129件致使乘客受傷,相當於每3天就有民衆摔傷。(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公車「急煞、猛起步」意外頻傳,平均每3天就有1位民衆在車上摔傷。有議員建議應加速推動「AI自駕公車」,降低人爲駕駛疏失。此外,新北市1輛264線公車4日因未維持安全距離擦撞路邊10輛機車,但肇事周姓駕駛僅將機車扶正、撿拾地上碎片後繼續載客未報案,警方獲報後依肇事逃逸罪嫌偵辦。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曾獻瑩表示,北市2024年有129件公車急煞致乘客受傷,相當於每3天就有民衆摔傷。原因之一在於駕駛人力長期不足,爲避免脫班、完成載運趟數目標,常因趕時間急踩油門或急煞。

曾獻瑩表說,人力缺額問題至今仍未有效改善,建議市府加速AI技術發展自駕公車,除可紓解缺工壓力,也降低人爲駕駛習慣帶來的急煞與起步不穩。

公共運輸處業務稽查科長樑筠翎說,民衆摔傷案件中以避險煞車最多,駕駛操作習慣與油門控制是造成乘客不適主因。爲降低事故發生,北市交通局每年辦理12場行車安全教育訓練;北市公車公會2025年也成立「公車學院」,預計辦理10場以上培訓課程。

公運處運輸資訊科長張鈞凱表示,臺北市2020年曾利用深夜於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試辦自駕公車,但受限疫情及廠商財務因素,試辦1年後中止。交通局對自駕公車持開放態度,若技術達到成熟,願意提供封閉或半封閉場域測試,也會協助業者取得試辦經費、驗證技術可行性。

此外,臺北客運1輛264線公車昨日上午行經新北市板橋僑中二街彎道路段,疑因未保持行車安全間隔,不慎擦撞右側停車格內10輛機車,周姓男駕駛下車查看後,見機車無明顯損壞,自行扶正機車、撿拾地上碎片後,即上車續載客,未向警方報案。

板橋警分局事後接獲民衆檢舉,調閱監視器畫面後,確認周男肇事逃逸,隨即聯繫客運公司並通知周男到案說明。客運公司知悉後向受波及的機車車主致歉,並允諾負責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