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車起步猛煞車急惹民怨 公運處允加強教育訓練

▲北市議員詹爲元指出,公車起步猛煞車急惹民怨,平均每天都有1、2件投訴,公運處允加強教育訓練。(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臺北市公車路線多、使用民衆也多,但每天卻會發生1到2件的公車急煞投訴。北市議員詹爲元近期接獲不少陳情,指司機猛踩油門起步,人還沒站好就摔倒,他要求市府不該再漠視,應從司機人力、工時、班表合理化做起,纔是真正治本的作法。對此,公運處說,行車安全仍主要仰賴駕駛行爲,公運處及公車業者將持續加強教育訓練,要求駕駛長落實各項SOP,避免急煞車或猛加速情形;另外,也爲會抽查工時、幫駕駛加薪等。

北市議員詹爲元指出,最近不斷有民衆向我反映,搭公車纔剛上車未站穩司機就猛踩油門起步,結果人還沒站好就摔倒了。根據市府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近5年公車乘客摔傷通報件數年年都破百,每年大約都有200件左右,110年205件;111年182件;112年240件;113年200件;114年截至5月,就已累積95件了。

同時檢視民衆針對公車司機急煞、急停的投訴件數,近三年也高達 1313件,平均每年437件,換句話說等於每天有1到2件乘客反映公車開車猛起步急煞停之問題。

「有如此多的反應件數,爲什麼一直無法改善?」詹爲元指出,不少民衆反映司機用路觀念,市府則認爲是因路況問題;但詹認爲,根本原因來自於長年司機人力不足、排班緊湊,導致司機爲了趕時刻、爭取休息時間,只能猛踩油門、急煞車來滿足在指定時間完成表定的班表。

詹爲元指出,這樣的問題在長途路線更是常見,像是262、307、705、706、707一趟車程4個半小時起跳,遇到塞車時程被壓縮,司機只能開快一點「追回來」,背後是怕被投訴或被罰。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受害的還是乘客。

詹爲元呼籲,市府不能再裝沒事,每天1、2件摔倒事件,背後是上千名乘客的安全。市府應該認真檢討「表面制度做了沒用、實際問題沒解決」的荒謬現象,從司機人力、工時、班表合理化做起,纔是真正保障市民安全的治本作法。

對此,公運處科長樑筠翎說,爲改善駕駛長缺員問題,公運處將協助公車業者積極招募駕駛長,透過大數據資料檢討並提升公車路線營運效率。另外,公車新運價自114年1月20日起實施,駕駛長配合加薪8000元,期盼可減少現有駕駛長的流失,更希望進一步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投入,此外,將持續強化駕駛長培訓及改善休息環境,以降低工作壓力。

有關工時及班表合理化部分,樑筠翎說,公運處每月抽查駕駛長工時,以確保每日駕車時間不超過10小時,如有超時工作依規定裁處。

樑筠翎指出,行車安全仍主要仰賴駕駛行爲,公運處及公車業者將持續加強教育訓練,要求駕駛長落實各項SOP,避免急煞車或猛加速情形,以及落實「右轉指差確認、左轉再三確認,停讓行人優先通行」等流程。

另外,樑筠翎說,北市公車公會114年成立「公車學院」預計辦理10場次以上培訓課程,針對駕駛長與幹部進行培訓。目前已分別在4月28日及7月31日辦理實車體驗營,除宣導各項SOP外,更安排駕駛長擔任乘客,實際感受急煞車、猛起步及遭車門夾住等體驗,期透過換位思考調整駕駛行爲,提供更爲安全及舒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