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智能版“窗簾之約”給老人更周全關愛

近日,全國多地的"窗簾之約"引起社會關注。一道小小的窗簾背後是一個暖心的約定,通過定時開關窗簾,讓志願者們與社區高齡獨居老人有了特殊的"暗號",暖心之餘也不過多打擾老人生活,讓社區工作多了些溫情,也彰顯了社會治理的智慧。(3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

"窗簾之約"之所以在多地得到普及,是因爲這種辦法不僅簡單易行,而且較好地解決了獨居老人的動態監測問題。獨居老人如果出現身體不適等突發狀況時,如果外人不能及時知曉,就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沒有拉開的窗簾就成爲求救的暗號,能夠讓老人快速獲得幫助。這種方式無需複雜的設備,並規避了攝像頭等設備對隱私的侵擾,以"輕介入"的方式維繫着獨居老人的尊嚴。並且"窗簾之約"不必志願者每日登門監護,成本很低,適合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更值得稱道的是,媒體調查發現,當前"窗簾之約"出現了不少智能版本。比如在安徽淮北,電力部門開發出"老人居家用電智能監測分析系統",精準定位到月用電量低於15度的老人家庭,實現老人生活用電24小時無感監護,並實時預警報警。此外,合肥市則建立了能源大數據中心,探索構建獨居老人居家狀態識別模型,及時預警老人家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智能版的"窗簾之約"可以給予獨居老人更周全的關愛。智能電錶捕捉居家老人的用電波動,雲端算法識別老人的生活異常,這些創新不僅是巡查手段的升級,也讓科技成爲志願者的眼睛。更重要的是,這種監測方式不僅十分精準高效,還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讓郊區、鄉村等偏遠地區留守老人也能夠被納入24小時監護範圍。只要智能電錶得到普及的地方,都可以嘗試推出類似的智能版"窗簾之約"。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窗簾之約"還可以不斷改造升級。比如,在老年人的家裡可以安裝環境傳感器,遇煤氣泄漏自動報警。養老機器人或將進入很多獨居老人家庭,幫助照料老人。AI語音助手還可與老人"嘮家常",並將老人的呼叫求助信息及時發送給特定的人。健康手環數據則可以直連通社區醫院,一旦老人出現異常體徵,則迅速觸發相關報警系統,家庭醫生就會迅速上門服務。目前一些智能藥盒不僅可以提醒老人服藥,而且還能同步向子女和社區醫療機構發送服藥情況下老人的相關信息。這些科技產品,是可以隨時向外界掀開的"智能窗簾"。

政策的溫度和治理的溫度,均藏在社區工作者和獨居老人的"窗簾之約"中。在此基礎上升級後的"窗簾之約"又更添一份科技的溫度。應對人口老齡化既要延續那些屢試不爽的老辦法,還要注重用技術賦能老辦法更新換代。無論是"傳統窗簾"還是"智能窗簾",其核心都是替獨居老人着想,替老人的子女排憂,用更體貼周全的社區服務,幫助家庭化解養老照護難題。

文/唐傳豔

編輯/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