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窗簾之約” 合肥高新區在行動
在合肥市全面推廣“窗簾之約”的熱潮中,合肥高新區以黨建引領爲核心,立足實際、科技賦能、暖心助力,構建起覆蓋高齡老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重點羣體的關愛服務體系,用實際行動傳遞黨組織的溫暖,點亮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從“窗簾之約”到“民心之約”
高新區黨工委高度重視民生關懷,第一時間響應全市推广部署,將“窗簾之約”納入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建立“雙週調度+日常交流”機制,指導各社區服務中心在回遷小區、商住小區、單位小區等不同類型小區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務品牌,將“窗簾之約”切實轉化爲高新區黨組織聯繫服務老年羣體的“民心之約”。自區級啓動部署會召開以來,全區已摸排高齡、獨居等老年羣體227人,結合老人意願納入服務對象165人,逐一建立家庭情況、身體狀況、人員類別等信息底冊。由小區黨組織書記兼任志願服務隊隊長,吸納紅色小管家、小區黨員、物業經理、新就業羣體等多方力量,組建了77支近800名志願者參與專項服務,梳理助餐、助浴、助醫等“六助一護”項目38個。
日間“銀齡陪伴”與夜間“青春守護”雙向發力
依託“智慧高新”平臺,將服務對象進行標籤化管理,社區工作者定期開展 “三查三問”走訪,走進服務對象家中檢查門窗安全、水電隱患及藥品存量,詢問身體狀態、生活需求及設備使用,一句句暖心話語,一次次仔細檢查,讓老人們深切感受到來自社區的關懷。在走訪的過程中,瞭解到老人們對“嘮嗑式”陪伴的需求最爲迫切,於是“日間銀齡陪伴、夜間青春守護”雙時段志願服務機制應運而生。白天組織低齡老人上門與服務對象聊聊天,發揮低齡老人年齡相近、情感共鳴的優勢,讓陪伴更具溫度。夜晚由年輕志願者輪值響應緊急需求,構建起全天候、多維度的志願服務網絡。“能陪着老人們說說話、做做事,我也更有勁了。”志願者張阿姨開心地說着。
智慧妙招與智慧手段深度融合
每一場約定,都是黨組織與羣衆的溫暖承諾,高新區各社區廣泛運用智慧妙招和智慧手段,與老人們定下“民心之約”。南崗社區爲老人們提供專屬暖心“1”號鍵服務,將老人手機數字鍵“1”統一設置爲社區志願者手機號,遇到緊急情況,只需按下“1”號鍵,就能快速聯繫到志願者。“按個‘1’,志願者馬上就到,比孩子到的還快!”,趙爺爺笑着說。梧桐社區爲獨居老人安裝智能貓眼,通過出入狀態進行智慧預警,不久前,盛奶奶因身體不適長時間未出門,觸發智能貓眼後臺報警,社區工作人員通過遠程監控發現老人摔倒,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緊急送醫。城西橋社區服務中心正在推進“守護雲橋”行動,首批30個客廳智能攝像頭將陸續安裝在老人家中,爲獨居老人築牢安全防線。
當前,高新區正在以科技的精度、服務的廣度、鄰里的溫度,書寫“民心之約”的幸福答卷,下一步,高新區將持續深化“窗簾之約”內涵,探索將水電氣實時監測數據嵌入“智慧高新”平臺,通過數據異常波動預警,實現對獨居老人的24小時“無聲守護”。(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