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百年 兩岸合辦「故宮文物南遷展」
北京故宮與沈春池基金會合作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昨日起正式在北京故宮展出,圖爲九月卅日舉行的開幕式。圖/沈春池基金會提供
適逢建院百年,儘管兩岸故宮交流因政治因素停擺,但北京故宮與臺灣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神武門舉辦「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已於昨起對外開放,展出「文物遷臺到北返」過程,成爲少有的兩岸合作共慶故宮建院百年案例。
故宮博物院成立於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後受戰火、國共內戰等影響,在國民政府遷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九六五年在外雙溪落成,成爲兩岸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並立的情況,過去也曾多次合作,例如建院九十週年時,在臺北故宮推出的「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由北京故宮借展八件作品來臺。不過近年受政治因素影響,兩岸故宮交流停擺。
今年適逢建院一百週年,臺北故宮即將舉辦「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皕宋—故宮宋版圖書觀止」等大展,北京故宮則除在午門舉辦「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展覽,展出清明上河圖等兩百多件珍貴文物外,也於神武門城樓舉辦兩岸合作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
「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開幕式已於九月三十日舉辦,並於昨起對外開放,展期至年底。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作爲「聯合主辦單位」,成爲少有的兩岸合作共慶故宮建院百年案例。在本報早前報導後,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昨也發訊表示,這是兩岸首度共同合作,完整梳理故宮文物歷經戰火、遷徙萬里的艱辛歷程。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表示,唯有忠實記錄,才能讓珍貴的歷史被留存、讓未來有根可循。抗戰後,故宮展開長達廿年的文物大遷徙,本次展覽,基金會透過對遷臺歷史的研究與紀錄,策劃「文物遷臺」展覽區塊。
北京故宮指,展覽第三單元「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以南遷文物和留平文物爲中心,結合人物雕塑,「展現中國文化的整體性和兩岸故宮藏品不可分割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