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馬獲亞軍,訂單暴增800%,對話鬆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

出品|本站科技《態度AGI》欄目

作者|崔玉賢

編輯|丁廣勝

“半馬之後,我們的訂單量暴增,一上午就有大幾十臺訂單,都是直接付了定金。”鬆延動力創始人&董事長姜哲源與本站科技對話中說道。

全球首屆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火了,跟着火的不僅有獲得冠軍的天工機器人,更有刷爆朋友圈取得第二名的小頑童隊,它身高僅1.2米,被認爲是跑步姿勢最好,最流暢的機器人。

也是全場唯一全程無需人類陪跑、獨立完成比賽的機器人。

對此,姜哲源解釋道,是否有遙控或是否有陪跑並不是這件事的關鍵,陪跑對機器人本身並沒有什麼幫助,只是對工程師的心態有幫助。如果工程師對自己的算法有足夠的信心,是不需要安排人陪跑的。

鬆延動力在幾輪測試之後,對自身算法有信心,因此沒有安排人陪跑。用姜哲源的話來說,鬆延動力的算法穩定性已經優於幾乎整個行業了。

半馬過後給鬆延動力帶來的不僅是訂單量的暴增,還有流量的關注以及資本層面的青睞。最近,來找鬆延動力的投資方越來越多。姜哲源表示,只要能夠帶來訂單的投資機構都非常歡迎。

與鬆延動力的爆火形成對比的是宇樹科技機器人的“出師不利”,有媒體認爲宇樹科技跌落了神壇。對此,宇樹科技也做了聲明,並未參與比賽,在忙着準備格鬥直播。姜哲源也在與《本站科技AGI》對話中幫着宇樹科技做了澄清,確實是宇樹科技的客戶用自己的算法參與的比賽,如果宇樹用自己的算法來投入比賽,一定可以拿到好名次。

姜哲源認爲宇樹科技無論是產品、技術都非常好,而且公司健康穩定,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因此,姜哲源呼籲外界不要對宇樹科技那麼多惡意。

對於這次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姜哲源認爲無論是企業還是整個行業受益頗多。馬拉松比賽把機器人企業拉到了同一個競技場上,揭開了所有的遮羞布,讓外界看到了機器人真實的樣子。鬆延動力也通過這場馬拉松向全社會證明了自身的實力。

同時,馬拉松提升了整個行業對機器人可靠性的關注。姜哲源相信,經過馬拉松這一役之後,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將大幅提升。

鬆延動力於2023年9月成立,專注於人形機器人、仿生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與製造。其核心創始人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目前已完成五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首程控股、北京未來科學城基金、金沙江創投、英諾天使基金、SEE Fund無限基金、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等。

作爲鬆延動力的投資方之一,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資本表示從24年投資至今,鬆延動力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從低成本的硬件構型到高動態空翻技能展現,再到打通語言大模型的擬人表情和口型,鬆延動力在多個領域實現市場領先。

鬆延動力超仿生機器人胡博士

以下爲《本站科技AGI》等對話鬆延動力創始人&董事長姜哲源實錄(精華摘錄):

半馬之後,訂單暴增,全年目標即將完成

問:我們看到鬆延動力N2的機器人在馬拉松上獲得很多關注,也是少數不需要陪跑全程就能自己跑完的機器人。這是怎麼做到的?

姜哲源:關於是否需要陪跑的事兒,我們覺得這件事情不是那麼關鍵。其他公司除了少數公司可能真的人在扶着機器人之外,是否人陪跑主要取決於大家對自己算法是否有信心。

我們是因爲對自己算法特別有信心,覺得正常情況下不會摔,所以沒有安排人陪跑。其實陪跑本身對機器人並沒有什麼幫助,只是對工程師的心態有幫助。如果機器人一旦出問題,可以立馬扶一下,避免一下子摔壞之類的。

根據我們的測試,我們對機器人跑步這事兒是越來越放心的,一開始可能還必須有個人拿着繩牽着,後來不牽着也可以跑,到後來我們買了個三輪跟着機器人跑,可以說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我們對自己的算法信心是逐步提高的,可以說我們的算法穩定性優於幾乎整個行業了。

問:機器人N2(參與半馬比賽的機器人)什麼時候開始立項的,爲馬拉松準備了多久?

姜哲源:去年(2024年8月份)世界機器人大會之後,我們開始了N2的立項。我們希望能夠一次性把事情做對。去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時,我們經歷了比較嚴重的機器人可靠性危機,從機構到線束再到電路和算法,我們進行了整體的升級,將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大概2024年年底2025年年初時,N2的樣機出來。樣機出來之後,我們就準備了後空翻這個事情。因此,今年對我們來說第一仗就是要把空翻打響,同時3.99萬的價格兩個事兒加在一起形成一個組合拳,3月14日我們進行了發佈。

團隊休息兩天,大概3月中下旬的時候就立馬投入了馬拉松的研發當中,馬拉松準備大概只有一個月時間,如果沒有大風延期的話,可能就不到一個月時間準備。

(雖然時間很緊張)但是我們整個團隊在這段時間裡特別能打,真的是把幾乎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給完成了。馬拉松是第一次在全球真正把一堆機器人拉到同一個競技場上去,揭開所有的遮羞布,打開蓋子,看看你裡面真實是什麼樣的。

所以說這次馬拉松比賽我覺得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之前各家機器人公司發視頻說自己好,到底哪好,誰好,怎麼好,這個在公衆眼中是很難認知的,這次真正揭開蓋子之後,大家才發現視頻中的機器人與活在真實世界中的機器人可能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們的一個老股東曾在採訪中表示,鬆延動力是一家被嚴重低估的公司,其實就是酒香怕巷子深,我們確實自己有實力,需要這樣的競技場來去向全社會證明我們確實是有能力的。

馬拉松最難的不是算法而是硬件的可靠性。比如在跑步過程中大家也看到旋風小子頭掉了,還有些用冷卻液給機器人噴霧降溫。所以說,機器人的硬件可靠性還是有提升空間的,我相信經過這一戰役,整個行業都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

現在所有的機器人公司工程師們一定是在加班加點地去提升可靠性,包括我們結構負責人,也一直在樓下看馬拉松那幾臺機器,到底哪塊出了問題,要怎麼去修改。我認爲,這場馬拉松之後,中國整個機器人產業的產品可靠性、穩定性會有一個大幅度躍升。

問:馬拉松之後對鬆延動力有什麼影響嗎?

姜哲源:今天一上午我們就有大幾十臺訂單,而且直接定金付過來了,超過了預期。

人形機器人賽道足夠大,可容下更多玩家存在,宇樹值得尊敬

問:這次半馬比賽也有些爭議,可能會有些人認爲是在作秀,認爲人形機器人公司已經進入淘汰賽了,還忙着作秀,您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姜哲源:無論熱度高低,我們覺得其實是需要這樣一場比賽的,我覺得真的需要把各家機器人拉出來遛一遛。如果沒有這樣的比賽的話,大家就會發現誰更會做營銷,那麼誰的公司關注度更高,大家就認爲誰的技術更好,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是這樣的,像我們這樣默默無聞,長期在技術一線去耕耘的公司可能就會受到一些影響。

有了馬拉松這樣的賽事算是把我們這個巷子給弄淺了。至於機器人領域是否進入淘汰賽,我覺得不好評估,可能有一些投資人會比我更會評估,但從我們的觀點來看,我覺得機器人其實是一個足夠大的賽道,也能夠長期容下更多玩家存在。大家應該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去怎麼樣做死對手。

另外我再替我們的友商宇樹科技澄清一下,人家說的是真實情況,他們不是自己來參賽的,確實是他們的客戶拿自己的算法參賽的,如果是用宇樹科技自己的算法投入來參賽,我相信一定能拿好名次的。宇樹科技還是挺牛的。

問:你覺得宇樹哪裡做得比較好?

姜哲源:宇樹科技的產品穩定性非常高,他們的算法做得也非常牛,他們算法無論穩定性還是從運控的效果,牛X程度其實都是很高的。另外宇樹科技的現金流也更健康。我印象中去年應該已經實現了大幅度的盈利。我們很尊重這樣的友商,也希望整個行業不要對宇樹那麼多惡意。

問:你覺得做機器人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姜哲源:我覺得機器人一定是體系化的競爭力。

機器人是一個機電機構算法深度耦合的系統,所以長板要長,而且不能有短板。比如說如果算法做得特別強,但結構特別脆弱,可能沒走兩步就折了;如果說結構做特別牛,算法做得不行,可能走兩步也摔了,或者根本不會走。所以說機器人是一個體系化的戰鬥力,不是一個單點的能力。

提問:現在機器人在數據採集上都是哪些方式,以及會遇到什麼挑戰?

姜哲源:數據採集方式目前有幾種,第一個是仿真數據,第二個就是真機數據。我們不考慮仿真,因爲仿真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我覺得仿真不是一個好的數據採集方式,至少不是一個最終版的數據採集方式。

第二就是真機素材,真機素材的話有幾種,第一個遙控一個機器人去完成任務,然後去完成素材。相當於人遙操作,就是人做動作,機器人跟着做來去完成這些任務,這種方式會面臨一個問題,成本比較高,因爲每一套採集設備都需要包含一個人形機器人;我們現在自己在用的一個方法叫umi(Universal manipulation interface)。

(註釋:UMI是一個數據收集和策略學習框架,允許將技能從野外人類演示直接轉移到可部署的機器人策略。UMI 採用手持式夾持器和精心設計的界面,實現便攜式、低成本和信息豐富的數據收集,用於具有挑戰性的雙手和動態操作演示。)

泛化性是機器人進入家庭場景的關鍵,未來3-5年實現

提問:具身智能賽道創業這幾年,哪些超出你預期?

姜哲源:賽道的熱度一直超預期,因爲我們在2023年創業的時候,每融完一輪錢之後,我們內部就會開會,要把這次融的錢當成最後一輪來看,但每一輪都是新一輪的開始,而且每輪之後都有新的機構願意接着加倉。

後來我們覆盤,覺得從底層邏輯出發其實是合理的。因爲人形機器人賽道是一個長期正確的事情,長期正確且難的事情,所以說獲得持續關注和投資。

整個賽道的技術進步速度也顯著超預期。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時,能走路的人形機器人鳳毛麟角,我們覺得2024年人形機器人大家都能走起來應該差不多了;但24年的時候,我們發現機器人都能跑了,還有單腿跳;我們相信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會更加精彩。

我們以前會覺得波士頓動力就是人類之光,放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仰望就可以了,我們不考慮超越他。但從今年來看,我們蹦一下就能夠着了,沒準到年底我們性能就實現超越,而且是用更低的成本超越的。我覺得這個賽道技術發展是顯著超預期的。

提問:您提到具身智能賽道發展很快。您認爲是開源推動的還是深度學習推動的?

姜哲源:我們是覺得開源這個事兒太扯了。特斯拉開源我們用了,反而倒退了,我覺得完全是扯,還有人在說波士頓動力開源了,開放API和開源是完全兩個概念,我們其實所有API全開放,但是並不意味着全開源了,所以說開源對這事沒有任何幫助,而且沒有公司會真正把自己當前的核心競爭力全開源出來。

具身智能發展如此之快來自於強化學習技術路線切換,直接把整個模型上限拉得很高。每一次面臨技術路線切換的時候,一定會產生一些爆發性技術能力的增長。

提問:從目前到人形機器人真正的商業化落地,這中間存在的最大難點是什麼?大家明顯對人形機器人有更多期待。

姜哲源:我們覺得人形機器人現在進家幹活,之前最大的難點在於泛化性——就是實驗室裡面我們看到很多比較驚豔的demo,比如像機器人給你做飯、洗衣服、疊被子、疊衣服。

但現在整個賽道泛化能力是不夠,那麼泛化性的支撐是什麼?數據是最大的支撐,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足夠海量的數據,沒有足夠多樣化的數據,是實現不了很好的泛化性的。

我們看到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再比如智元也在做一件事,去批量化的採集數據,像生產機器人一樣做了數據工廠。這個其實是在爲下一階段真正進入家庭做鋪墊。我覺得這個過程大概3到5年的時間。

鬆延動力只賣標品,不做定製

提問:您之前提到今年目標是千臺左右。馬拉松之後,目標有調整嗎?

姜哲源:目標沒有調整,也不能調整。因爲我們產能就這些,如果大幅度擴產的話,大概率會出現大規模召回的問題。我們目前已經有700多臺訂單了。

如果現在想要N2現貨的話,我們需要你下一臺N2,搭配9臺E1纔可以買到,這個邏輯有點像買愛馬仕的包,要買現貨,需要配貨。現在買的話,要排到10月底交付了。

提問:你們爲什麼這麼早進行商業化?

姜哲源:其實很少有公司一直不斷地靠融資做成一家偉大的公司。我覺得這也不符合基本的商業邏輯。如果一直靠融資養活的話,這樣的企業一定會受環境波動的影響,如果未來沒熱度了,作爲一家純研發型的企業就會眼睜睜看着關注度下降,最後都不知道怎麼死掉的。

這種情況我們不希望發生,一家公司首先要成爲有利潤的公司,成爲一家能夠自己實現正常現金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的公司,只有這樣,纔有資格去談星辰大海。

提問:怎麼看待機器人目前在商業化落地時的一些負面影響?在很多場景沒有達到預期。

姜哲源:如果讓機器人進家幹活的話,確實是負面的,根本就沒法幹活,買一坨廢鐵回來。但是如果在教育、文旅場景下,機器人能用起來的。

現在我們產量大概是一年一兩千臺,我們打通了公司商業化的閉環,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再到售後反饋,這件事情是有幫助的。直到哪天實現了技術再次突破,我們就可以直接讓機器人進入家裡。

提問:N2被評爲全球價格最低的人形機器人,僅3.99萬元,你們犧牲了一些利潤?

姜哲源:3.99萬的價格肯定是犧牲了很大一部分的毛利。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也通過這個價格一炮而紅。

我們第一步的目標先實現規模化,第二步目標纔是現金流轉正。3.99萬元的價格可以將我們規模拉上去,規模拉上來之後,後期還有更多的降本空間。那麼之後同樣的價格情況下能夠將毛利水平提高到一個更健康的狀況。

提問:我們會不會針對一些實際應用場景做定製?

姜哲源:我們只賣標品,不做定製。所有針對場景的研發我們不自己做,會交給集成商來做,我們是一個很小的公司。

關於數據集採也是,我們主要集採家庭場景的數據,不會考慮工業場景。工業場景其實是一個更難掙錢的領域,我們知道上一代的機器人公司做工業場景的,無論公司做的多大,利潤情況都不太好。我們就想打造一款通用型的機器人。

提問:鬆延動力有上市計劃嗎?

姜哲源:我們目前在跟中介機構溝通中,我們會把內控做好,然後做準備。具體時間表不方便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