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延動力:“小孩哥”的千臺訂單

“與其說是明星團隊,倒不如說我們是一個實戰型團隊。”談及團隊,鬆延動力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姜哲源更願意稱其爲實戰團隊。

馬拉松賽事暫時解決了鬆延動力“酒香巷子深”的問題,並讓其在短期內突破2000臺訂單。但姜哲源也清晰地意識到,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企業的競爭纔剛剛開始,如何真正實現規模化商業收入,穿越週期活下去是鬆延動力乃至整個人形機器人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訂單突破2000臺

2023年,在AI產業的帶動下,具身智能的概念開始興起,涌現出一批年輕的高知創業者,姜哲源帶着和合夥人湊的100萬元一步跨入了這“暗潮涌動”的具身智能概念行業。2023年9月,鬆延動力正式成立,專注於人形機器人、仿生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與製造。鬆延動力的核心創始人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與其說是明星團隊,倒不如說是實戰團隊,我們中沒有美國四大高校的明星人才,但我們的成就一點也不比四大差,我們是一場仗一場仗打出來的。”姜哲源說。

2023年10月,鬆延動力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N1誕生。鬆延動力這樣介紹第一款從理論到成品的產品:“經過富有經驗的研發團隊43天的努力,我們成功將N1從概念設計到加工製造,從白紙變成了現實。我們超高效率地完成了裝配和測試,並且實現了機器人雙足行走穩定性測試。”隨後在2024年5月,鬆延動力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DORA誕生。

讓鬆延動力名聲大噪的N2在2025年3月被推出。3月14日,鬆延動力正式發佈最新旗艦產品——N2雙足人形機器人。該款人形機器人身高僅1.2米,被認爲是跑步姿勢最好、最流暢的機器人。

4月19日,北京亦莊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上,鬆延動力的“小頑童”“旋風小子”兩隊機器人分別以第二、第三名的成績衝線。N2機器人跑步穩定、不用操作員跟隨的出色表現收穫了現場觀衆和網友的肯定,加上外形像小朋友,N2也被戲稱爲“小孩哥”。

馬拉松成績給鬆延動力帶來積極且直接的影響便是訂單大漲。在5月11日鬆延動力的生態大會上,姜哲源宣佈N2機器人訂單突破1000臺,“這些訂單都已經支付了定金,這也證明了我們的技術實力”。姜哲源說道。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態大會過後,鬆延動力N2機器人的總訂單規模已經達到了2000臺以上。

這樣的數據意味着鬆延動力成爲繼宇樹科技之後又一家宣佈銷量破千的人形機器人企業。

商業化才能活下去

馬拉松比賽出圈,千臺大定,暫時解決了鬆延動力“酒香巷子深”問題,但姜哲源清晰地知道,包括鬆延動力在內的具身機器人距離規模化、批量化生產以及商業化落地還有一段距離,這也是當下行業需要面臨的共同挑戰。

他進一步解釋:“現在全球人形機器人應用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廣泛,人形機器人還沒有真正進入千家萬戶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具身智能的泛化性不夠。泛化性的支撐需要超級多樣化、大規模的數據,但就目前來看,全球具身智能數據集遠遠不夠大,因此,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佈局就是數據採集,怎麼樣把人形機器人數據做到規模化和多樣性,這是一個挑戰。”

將話題拉回鬆延動力本身,姜哲源認爲,鬆延動力短期內最重要的工作是解決量產交付問題,並表示,目前鬆延動力在北京、常州、東莞佈局了生產基地,爲交付做準備。

面對行業泡沫化的說法,姜哲源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很多行業都會經歷從‘泡沫累積到破裂下行’的過程。但是正確的行業會在泡沫累積破裂之後迎來第三條增長曲線,那會是一個更大的上揚曲線,我相信機器人行業是難而正確且長期正確的行業。”

“在經過大浪淘沙之後,會留下一些真正具有長期生命力的優秀公司,這些公司的統一特質是具有商業化能力。”在談及行業未來,姜哲源給出自己的預判,“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企業將迎來最大挑戰,即從今年開始誰能夠真正實現規模化的商業收入,誰就具有長期競爭力,能夠穿越週期活下來。”

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25年3月,鬆延動力已經累計完成五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北京未來科學城基金、天啓資本等。在生態大會上,姜哲源表示,今年鬆延動力的計劃就是“插旗”。“現在已經有不少海外代理商聯繫公司,我們今年還會開全球渠道商大會,到時鬆延動力的旗幟將會佈滿整個‘藍星’。”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張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