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有泡沫?朱嘯虎“批量退出”,星海圖、鬆延動力創始人接連回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炙手可熱的人形機器人賽道,因金沙江創投管理合夥人朱嘯虎的公開言論引來不小爭議。
3月28日,金沙江創投管理合夥人朱嘯虎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金沙江天使基金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項目,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
“我問這幾個CEO,你們商業化可能的客戶在哪裡?我感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客戶,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器人去幹這些活?”朱嘯虎說。
朱嘯虎的言論無疑給行業潑了盆冷水,也引發人形機器人賽道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公開反駁。經緯創投創始人張穎在朋友圈迴應稱,“機器人領域蓬勃發展,大賽道,百花齊放,過程中有點泡沫也非常正常。時間拉長,人形機器人賽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21世紀經濟報注意到,在29日下午和晚間,金沙江創投此前所投的星海圖、鬆延動力,紛紛對金沙江創投的投資與退出行爲,做出隔空迴應。
星海圖發佈與金沙江創投合作始末的澄清公告,並呼籲具身智能賽道長坡厚雪,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各界的持續關注與鼎力支持。鬆延動力視頻號發佈自家人形機器人產品跑步的視頻,配文“無懼雜音,繼續前進”。其創始人姜哲源在朋友圈轉發該視頻時評論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其實在過去兩年裡,星海圖和鬆延動力都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明星公司。在金沙江創投退出後,星海圖拿到了高瓴資本、螞蟻集團等的後續輪融資,鬆延動力也拿到了華強資本、彬復資本等的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投資機構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投資判斷,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愈加火熱,確實帶來了一定的泡沫。業內很多投資人其實都看到這件事了,只是朱嘯虎說了出來。但我覺得現在的泡沫其實是剛剛好的程度,適當的泡沫會更高效率的促進創新,就像啤酒有點泡沫纔好喝。”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但如果泡沫過多,可能會造成資金使用效率的下降,同時可能會讓創業者偏離原有做產品技術的初心,對業務帶來負面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嘯虎的批判也有一定的正面意義,可以看作給行業提前敲響了警鐘。
同時,王晟強調,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都是科技發展中的新事物,科技發展是需要長週期過程的。對英諾這樣的科技投資人來說,還是要具有長期主義精神,保持適度樂觀的態度,去看待技術的迭代進化和產品的商業化落地。
投資一年不到,金沙江接連退出星海圖、鬆延動力
朱嘯虎再次因採訪時的語出驚人,在創投行業掀起輿論風暴。
當談到對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的看法,朱嘯虎表示,具身智能現在特別火,同時商業路徑還是不清,尤其是人形機器人。以前,人形機器人最主要的市場需求是做研究,客戶要麼是高校,要麼是競爭對手。今天又多了一個新客戶——央企買回去做前臺展示。
“但這種客戶都不是我們喜歡的客戶,我們喜歡的是可持續的,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的商業化,今天我覺得在這裡面還看不太到。因爲現在共識高度集中,估值上漲得非常快,這種變成了我們早期VC想回避的賽道。”朱嘯虎說。
他同時指出,金沙江天使基金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項目,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據瞭解,金沙江創投所投資的相關項目,包括非夕機器人、瑆爝機器人、鬆延動力以及星海圖等。
目前,金沙江創投已經退出對鬆延動力和星海圖的投資。星海圖29日下午兩點半發佈的澄清公告提到,金沙江創投於2023年11月參與了星海圖天使輪融資,於2024年5月提出股權投資退出的訴求。該公司予以積極配合,並在2024年9月協助其順利完成股權投資退出。
當時,公司創始人高繼揚在朋友圈轉發公告時稱,“金沙江創投參與了星海圖的天使輪融資,後雖然已退出,我內心依然感激。時至今日,還沒有機會當面向朱總彙報我們在具身智能上的思考,甚至沒有聯繫方式。我相信我們已經看到了通往未來的路徑,忽略噪聲,踏實幹活,時間會給出答案。”
鬆延動力與星海圖面臨的情況基本相似,工商數據顯示,金沙江創投在2024年3月參與對鬆延動力的天使投資。2025年1月,金沙江創投退出對鬆延動力的投資。可以看出,金沙江創投對這兩家公司都是投資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進行了退出操作。
對於此次朱嘯虎言論引發的爭議,鬆延動力的迴應更加隱晦。公司視頻號發佈自家人形機器人產品跑步的視頻,配文“無懼雜音,繼續前進”。創始人姜哲源在晚上八點多朋友圈轉發該視頻時評論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另外,21世紀經濟報道從鬆延內部瞭解到,公司當時也不是朱嘯虎直接投的。
融資熱度不斷升溫,好公司該“享受”泡沫
其實在過去兩年裡,星海圖和鬆延動力都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明星公司。即便金沙江創投退出,這兩家公司仍然屢屢完成新融資。
星海圖團隊匯聚清華教授與智能駕駛人才,去年11月,星海圖完成超2億元Pre-A輪融資,融資由高瓴創投、螞蟻集團領投,米哈遊、無錫創投集團、同歌創投、FunPlus及老股東跟投。
當時,星海圖商業化負責人虞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談到,由於機器人離在C端應用還有一定的差距,公司現階段商業化主要面向開發者和B端客戶。
這也是目前星海圖商業化的兩條主線:一是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大廠等開發者,星海圖會提供機器人本體、基於本體的算法和數據平臺,由開發者使用星海圖的機器人產品去做場景落地的開發。二是在智能製造、物流等場景,星海圖會做具身智能的解決方案交付給B端客戶,幫助實現機器人在B端的應用。
今年2月,星海圖完成新一輪A輪融資,總融資額近3億元人民幣。融資由螞蟻集團獨家領投,高瓴創投、IDG資本、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百度風投、同歌創投等一衆老股東持續加碼。
鬆延動力由清華與浙大背景團隊聯合創辦,今年3月,鬆延動力宣佈完成連續兩輪過億元融資。其中,A+輪由彬復領投,華強資本跟投;A輪投資方包括神騏資本、北京未來科學城基金、天啓資本、澤然資本,教育科技集團戰略方等機構。
同時,鬆延動力在3月14日發佈最新旗艦產品——N2雙足人形機器人,並計劃於2025年6月量產。N2機器人起售價爲3.99萬元人民幣,已獲得超500臺訂單,產品應用於科研教育、文旅導覽、養老陪伴等領域。
除了星海圖和鬆延動力,今年還有傅利葉機器人、靈寶CASBOT等多家機器人公司完成融資。火出圈的宇樹機器人也傳出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的消息,傳聞公司估值從去年C輪融資時的80億元上升爲200億元。
對此,宇樹科技早期投資人、祥峰投資管理合夥人鄭俊聰當時對21世紀經濟報道隱晦表示“有點接近”。他還提到,甚至有十多年沒有聯繫的海外LP朋友和同行,都找過來買到宇樹的老股。但祥峰不會賣老股,仍看好宇樹的長期發展。
“今年一季度,明顯感覺到人形機器人領域變得更熱了。可能過去兩三個月大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出手次數、投資金額,超過了過去兩年的總和。”王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他認爲,DeepSeek和宇樹科技的出圈,提振了市場對中國科技創新實力的信心。尤其是在宇樹科技所屬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大家進入到一種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的狀態,投資熱情變得更爲高漲。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行業積攢起泡沫,但適度的泡沫也是好事。
“我認爲局部可能出現了少量的泡沫,但中國還應該加大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現在行業還在發展初期,遠沒有到供過於求的狀態。我對行業的長遠發展,仍然是持樂觀態度的。”另外一位早期投資機構的合夥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其實正如此前出現的多輪技術革命一樣,人們擔心會資本大量投入是否會帶來泡沫的形成。去年8月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WRC)期間,其實已有投資人談到對機器人行業泡沫的看法。
藍馳創投合夥人曹巍當時指出,好公司就應該“享受”泡沫,然後藉助這一輪資本紅利增強自身的產品落地能力,從而實現真正的價值創造。
“這也是當前創業公司最需要做的——首先是廣積糧,在行業尚未形成成熟商業化場景的情況下,先想辦法多融錢、儲備資金。其次是提升商業化能力,行情好的時候多拿錢,拿不到錢的時候,想清楚自己怎麼賺錢。”他當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