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義務教育”,消費者不要也罷
□蔣璟璟
網友吐槽百果園水果越來越貴,“月薪2萬吃不起”,百果園董事長迴應後,8月9日晚,百果園稱“不會迎合消費者”衝上熱搜第一。據報道,針對網友吐槽,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8月8日發視頻稱:“我認爲商業就兩種,第一個利用消費者的無知,第二個教育消費者成熟,像百果園這麼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這番言論引發熱議。(中新社) 董事長禍從口出,連帶着把百果園推向了一場公關災難中。一句“教育消費者”,讓網絡輿論場瞬間炸鍋。所謂“教育消費者”之說,其實並非餘惠勇原創、首提,而是商業界早已有之、幾近爛大街的“術語”或曰“黑話”。在項目路演造勢、PPT講故事誆投資,以及員工週報月報分享等等場景下,這句話往往被高頻提及。與之類似的,還有“用戶行爲訓練”“消費者習慣培養”等等,這些詞組,就是那麼被習以爲常、脫口而出地使用着。很裝,很“高端”。 既然是“黑話”,那麼理應是限於圈子內部交流,若是將之公之於衆、廣而告之,那麼自然就不合時宜了。“教育者與教育者”交流心得,算是業務探討。教育者對着“被教育者”公然喊話,就屬於自找不快了。在廣大網友看來,這番言論,高高在上而又粗鄙無理,簡直是莫大的冒犯。不過是買個水果而已,還要被“教育成熟”,水果店何德何能、消費者何罪之有?百果園固然有不迎合消費者的權利,可消費者也沒有接受“水果店義務教育”的責任啊。 一個巨大的內需市場,容得下各種類型的水果生意。此前網友熱議,“月薪2萬吃不起百果園”,這其實並不是太大的問題。正所謂買賣自由,不去百果園,其實還有其他地方的平價水果可買——這部分價格敏感性顧客,或許本就不是百果園的目標客戶。真正的問題在於,餘惠勇因爲網梗破防了,一番硬氣回懟,反倒招致了更大麻煩。 在商言商,求財爲上。“教育消費者”云云,還是去跟投資人講、去商學院說,或許更合適。時至今日,網絡輿論之力排山倒海,精明的企業家們,早已改走“聽勸”寵客”的人設,哪裡敢給網友上價值、教做人呢,凡事恨不得都請網友指點賜教一二——其也未必都是真情實意,可總歸勝在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