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要“教育消費者”純屬無稽之談
除了傳統意義、嚴肅意義的教育之外,其他場合最好不要輕談教育兩字。因爲生活很累,人們真的不想一天到晚被教育,有時間還不如放空腦袋發一會兒呆。
但是誰想到買個水果都要身處被教育的尷尬境地呢。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近日發視頻迴應水果價格貴。他說不會去迎合消費者,而是要教育消費者成熟,這麼多年來百果園一直都走在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
8月9日晚,#百果園稱不會迎合消費者#衝上熱搜第一。圖源網絡
他的邏輯是,百果園堅持高品質,高品質的水果永遠供不應求。水果很普通,但真正瞭解水果的(消費者)很少,所以消費者需要被“教育”。
水果貴不貴,這是個民生話題,當然可以談論乃至辯論。貴或不貴,也確實是相對而言的。對我來說可能覺得有點貴,對我認識的一個富婆鄰居來說,她可能就不考慮價格問題。
但買個水果真的沒那麼大學問,消費者的舌頭就是最好的裁判。在舌頭和錢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過如此罷了,我們真的不需要餘老闆的教育。如果要這樣喋喋不休地教育,那不在你這買了行不?豈不聞死了張屠夫,不吃帶毛豬。
網友評論圖源網絡
郭德綱經常在相聲開始前念兩句定場詩:“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郭德綱早年的經歷,比很多人都苦,所以他始終知道尊重觀衆,知道觀衆是他的衣食父母。對於水果店來說,同樣的,消費者就是其衣食父母。不要總覺得消費者幼稚、消費者淺薄,沒有“淺薄”的消費者,哪來你這麼“深刻”的水果店。
百果園的深刻是一種僞深刻。如果說高品質是一種榮譽,那它應該是來自消費者的饋贈,而不是廉價的自我標榜。事實上,有關百果園一些門店售賣隔夜水果、使用腐爛水果作高價果切、農藥殘留超標等投訴就沒有消停過。
應該敷膏藥的時候去揭傷疤,這不是我們的本意。宣傳高品質也沒什麼不對,只是要名副其實、表裡如一。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違背它只能是死路一條。有一個數據散發着冷冷的寒光:截至2024年年底,百果園零售門店數量同比淨減966家。
我家小區門口就有一家百果園分店。我當然也願意百果園越做越好。但當餘老闆說出教育消費者這樣的無稽之談後,我很爲百果園的未來憂心。
羊城晚報 文|林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