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建推升 CCL三雄吃補

雲端巨頭持續加碼AI基礎建設,推升CCL產業,將有望進入新一輪成長循環。圖/本報資料照片

雲端服務供應商巨頭持續加碼AI基礎建設,推升銅箔基板(CCL)需求,包括輝達(NVIDIA)、Google、AWS、Meta及Open AI,均積極驗證新一代基板材料,臺灣CCL產業將有望進入新一輪成長循環。

法人指出,AI伺服器平臺不斷升級,晶片數量與設計複雜度同步增加,不僅帶動GPU需求,也推升了多款ASIC專案出貨,使CCL用量顯著成長。CCL三雄臺光電(2383)、臺燿(6274)及聯茂(6213),皆有望成AI規格升級受惠焦點。

過去這三家銅箔基板公司的本益比,普遍落在10~15倍,如今在AI熱潮驅動下,法人認爲,有機會提升至12~25倍。

法人觀察雲端大廠專案進度及材料,輝達Blackwell世代CCL,已升級至M8,Rubin世代有望導入M9,主要供應商爲臺光電、韓廠斗山、陸廠生益科技。

Google的TPU V7,預計於2026年導入M8,板層數提升至36~44層,臺光電與松下爲主要供應商。

AWS訓練晶片Trn 2的設計,也推升主板需求倍增,目前由臺光電獨供,臺燿則預期切入,市佔目標20~30%。

Meta自研的AI加速晶片MTIA 3,預計2026年量產,將採38~40層設計,大幅增加CCL用量,供應商包括臺光電、臺燿與聯茂。

OpenAI的Titan專案,將使用M8,並搭配低介電玻纖布(Low Dk2)與第四代超低輪廓銅箔(HVLP4),目前仍處於供應商認證階段。目前正評估多數最高階的CCL供應商,包含臺光電、松下、斗山及臺燿。CCL規格快速由M6跨至M8、M9,應用範圍涵蓋次世代GPU、ASIC與高速交換器。

業界人士強調,「得材料者得天下」。未來兩年,高階HVLP銅箔與低介電玻纖布(Low Dk2、石英布Q-glass),將是供應鏈的關鍵瓶頸,能否確保上游材料供應,將直接影響廠商市佔率。

法人指出,臺光電受惠AI ASIC專案(AWS、Meta、OpenAI、Google、Microsoft),可望維持高市佔;臺燿憑藉技術突破,估值有望重新評價;聯茂雖在高階產品屬於後進,但隨伺服器規格提升,長期成長潛力仍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