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撤:又一次短期衝擊?|市場觀察
可能類似2013年6月、2020年3月對市場的短期衝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世界加收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動盪,4月7日上午A股市場迎來大幅調整,其中上證指數下跌6.34%,上午報收3130點,跌破了1月13日的3140點低點,創業板指下跌9.74%,滬深京三地合共成交1.09萬億元。到底這一次調整能不能一次到位?
市場震盪引發市場熱議,有市場人士認爲這是類似2013年6月和2020年3月的一次性衝擊,並未改變A股2024年2月2635點以來走強的格局;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爲,內需板塊的佈局將會有更多的機會。
一次性衝擊?
4月7日上午A股大跌,市場人士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有資深人士認爲這是一次性衝擊,市場跌出買入優質企業的機會,也有業內人士建議繼續觀望。
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稅對A股的短期衝擊已經告一段落,但對經濟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對美出口企業。不過A股的上升空間遠大於下跌空間,從2018年貿易摩擦開始,中國構建雙循環戰略框架,對美出口依存度大幅降低,內循環背景下消費佔比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內需貢獻增大,此次大跌可能是戰略加倉機會。
“這裡很有可能是類似疫情衝擊的一次性衝擊”,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表示,牛市初期的黑天鵝衝擊,股市韌性會很強。關稅衝擊會拉長震盪時間,大概率不能改變牛市趨勢。A股牛市是股市政策和估值週期、房地產去槓桿週期、各行業去產能週期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出口的影響或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關稅衝擊會拉長始於2024年10月以來震盪的時間,大概率不會直接終結牛市。比如2013年“錢荒”和2020年初的疫情,雖然衝擊大,但由於股市政策和估值週期已經反轉,所以股市並沒有跌回熊市,只是調整到了震盪區間下沿後,繼續上行。
桓睿天澤總經理莫小城認爲關稅衝擊只是“情緒的波谷”,不是偉大企業基本面的轉折,機會遠大於風險,長期投資應關注公司本質,醫藥與消費是穿越週期的核心資產,此次大跌再次驗證了這一點。不少優質公司因價值被低估,在情緒波動中反而迎來配置黃金窗口。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慧研智投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李謙則認爲,此次關稅摩擦將促使行業形成新佈局,世界貿易格局重塑需要時間,投資者等待事態明朗化,歐美股市止跌後再做決策,謹慎對待當前消息面發酵的市場。
佈局內需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內需板塊成爲市場關注焦點,多位市場人士給出了佈局建議。
李謙表示,市場將會出現重塑,前期龍頭股如科技、新能源、消費電子等因出口份額較大首當其衝受影響。農業、旅遊、國內大消費市場、創新藥、藥店、中藥、白酒、電力等板塊將帶來部署機會,這些受關稅影響小的板塊可作爲中期中長期佈局方向。
奶酪基金投資經理潘俊分析,後續中美如何進行政策博弈將有很大不確定性,短期全球資本市場受情緒影響波動也會加大。可以確定的是,從基本面角度,有出口美國相關業務的公司短期會有較大影響,而主要業務在國內市場則影響不大,甚至有可能受益於國內寬鬆刺激政策。可以積極關注內需屬性明確、基本面改善的部分必選消費品種,特別是部分供給來自美國,而需求完全來自國內的,具有份額提升空間的部分行業。以及電力、運營商、銀行等爲代表的穩定紅利風格標的。
莫小城則看好醫藥和消費兩大核心主線:醫藥方面,老齡化、醫保升級、自主創新加速、政策支持等因素使創新藥、中藥、疫苗成爲長期看好的方向,消費方面,品牌重估等需求是核心趨勢,具備現金流穩定、分紅能力強的消費龍頭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