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擬發行120億可交債,加碼雲計算和國際電商

7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公告,宣稱計劃發行本金總額達120.23億港元、於2032年7月9日到期的零息可交換債券。此次債券發行所募集的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投入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支持國際電商業務發展。

依據公告內容,該債券將參考阿里健康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阿里巴巴在履行交換義務時,擁有多種選擇方式,既可以通過交付阿里健康股份,也能以現金結算,或者採用現金與阿里健康股份組合的形式。不過,即便全部使用阿里健康股票進行結算,預計阿里巴巴仍將牢牢保持對阿里健康的控股權。

財務表現方面,阿里巴巴2025財年實現營收9963.47億元,同比增長5.86%;取得淨利潤1259.76億元,大幅增長76.61%;經調整EBITA爲1730.65億元,同比增長4.87%。

深入剖析阿里的營業收入構成,不難發現淘天集團,即阿里的國內零售業務增長呈現出滯緩態勢,而真正帶動阿里營收增長的,正是此次公告中提及要投入資金的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持國際電商業務發展這兩大板塊。

具體來看,2025財年淘天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499.27億元,同比增長3.46%,這一增速遠遠低於阿里巴巴整體5.86%的增速。

營收增長最爲迅猛的當屬阿里國際。2025財年,阿里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323億元,以近29%的高速增長態勢,成爲拉動阿里營收增長的重要引擎。

緊隨其後的是阿里雲的增長表現。2025財年,阿里雲實現營業收入1180.28億元,同比增長10.96%,成功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作爲阿里的核心增量業務,此次阿里發行120億債券來支持其發展,也就顯得順理成章。然而,這僅僅是阿里巴巴戰略轉型進程中的一個小小縮影。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阿里國際營收大增,但是利潤卻出現大幅虧損。2025財年,阿里國際的經調整EBITA爲-151.37億元,同比虧損進一步擴大8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阿里雲的經調整EBITA爲正的105.56億元,同比增長72%。

從阿里今年的諸多動態中,不難看出其發展AI業務的堅定決心。今年2月份,阿里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這一投入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旨在推動千行百業加速擁抱AI。

在6月26日發佈的致股東信中,蔡崇信與吳泳銘明確指出:“阿里巴巴將AI視爲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也是面向未來發展的最大機遇之一。因此,我們將全力投入AI基礎設施和技術先進性建設,提升在全球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並將其轉化爲業務增長的持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