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閱兵提供陸攻臺線索?專家揭共軍武備進展與最大缺點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的閱兵式上,氣球被釋放升空。(圖/路透社)

北京九三閱兵成爲外界觀察北京是否有攻臺意圖的重要窗口。CNN指出,臺灣高度關注閱兵細節,而專家則分析,反無人機、空中預警機與飛彈「三位一體」等新訊號,顯示解放軍正加速軍力現代化,然而專家也指出,閱兵中展示的武器的最大缺點。

BBC報導,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中國計劃負責人諾文斯(Meia Nouwens)表示,這次閱兵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顯示北京未來是否計劃攻打臺灣。她特別關注的是,是否會出現「與臺灣情境相關的新技術」。但她同時指出,許多關鍵內容不會在閱兵中展現,而這同樣重要。

她說:「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使解放軍成爲一支有效的作戰力量,但在閱兵式上是看不到的。這涉及到學說、戰略,但更重要的是各軍種之間的聯動性。」她並提出疑問:「這場閱兵能讓我們對此有更深入的瞭解嗎?」

《衛報》報導,軍事分析人士對這場閱兵保持高度關注,尋找北京軍事新進展的跡象。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一大亮點是北京日益強調反無人機系統以及空中預警機的部署。

林穎佑說:「我認爲這些改變來自於俄烏戰爭的教訓。在那場戰爭中,我們看到無人機被廣泛使用。對解放軍而言,這意味着將光電與雷達系統整合進反無人機應用中。」

他補充說:「他們想傳遞的明確訊號是,中國空軍現在具備了進行『體系作戰』(system-of-systems operations)的能力。」這指的是多個獨立系統能協同運作以達成共同目標。

蘭德公司(RAND)高級政治學者兼主任郭泓均(Raymond Kuo)則指出,閱兵中展示的各式飛彈顯示中國正邁向建立「三位一體」核武系統的進展。他表示,北京已在境內深處建設大量裝載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發射井,但這些存在弱點,「它們準備與發射速度相對較慢,而且所有人都清楚知道它們的位置。」他補充說:「三位一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爲了彌補其他部分的不足。」

分析人士在閱兵前告訴 CNN,臺北將密切關注展示的武器、出席的外國政要,以及任何涉及臺灣的官方表述,因爲這些可能透露北京對臺的態度、戰略以及潛在侵臺時間表。

不過,在臺灣的社羣媒體上,似乎很少有人事先關注這場閱兵。分析人士將此歸因於近期國內政治爭議的影響,以及臺灣社會對中國大陸二戰歷史的普遍疏離感。

不過,澳洲陸軍退役少將萊恩(Mick Ryan)表示,他認爲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與過去數十年相比,這個優勢可能縮小了」,因爲北京正在縮短差距,但他也指出,閱兵中展示的武器沒有任何一款經過實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