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經濟數據出現短期波動 擴內需政策仍將接續發力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7月經濟數據。

7月經濟數據出現邊際走弱。具體來看,7月出口增速進一步回升,但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等增速均較6月份有所回落。7月數據出現波動,主要受到高溫暴雨天氣、“國補”資金撥付節奏等短期因素影響。

從生產端數據來看,7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分別爲5.7%、5.8%。不過,7月需求端數據表現偏弱,如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3.7%,爲今年以來月度最低。

隨着7月下旬第三批690億元“國補”的下達,以及近期生育補貼、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服務業經營貸款貼息等政策的陸續推出,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的政策效應預計將持續釋放。部分分析人士建議,下半年有必要加大宏觀政策力度,財政政策要加力,央行要進一步降息,以及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部分經濟指標出現波動

從需求端來看,7月出口數據進一步回升,但消費和投資數據則有所回落。

受關稅調整影響,我國對美出口有所下降,但是我國出口整體依然維持相當韌性,表現好於預期。7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增長8.0%,較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進口1.6萬億元,增長4.8%,較上月回升2.4個百分點。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7月出口數據表現延續強勢,雖然7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但是中國企業在積極開拓非美市場,對非美市場出口增速較快。7月進口大幅上行,主要在於美國解除部分對華出口管制,7月進口環比增速最大的品類是高技術產品(包括飛機發動機)、集成電路等。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較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7月商品零售額增長4.0%,餐飲收入增長1.1%。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持續釋放,7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傢俱類和通訊器材類等重點商品零售額,均維持兩位數的較高增長。此外,受暑期消費帶動,旅遊租賃、交通出行、文體休閒等服務消費維持相對較快的增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7月商品零售增速放緩,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區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處於暫停狀態,相關商品零售增速較6月有所回落。隨着7月下旬,第三批690億元“國補”資金的下達,預計將推動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回升。

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82萬億元,同比增長1.6%,較1~6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1~7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6.2%,較1~6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2%,較1~6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2%,降幅較1~6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1—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在4%—5%左右,投資實物量仍在穩步擴張。1—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回落,既有部分地區高溫暴雨頻發、影響項目工程施工的短期因素,也有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企業競爭加劇、投資收益下降的影響,還有我國轉型發展過程中,房地產等傳統行業投資動能減弱,新興行業成長尚難以完全對衝的原因。

當前,我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新興行業總規模雖然偏小,但是投資增速很快。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帶動高端行業投資增長,比如1—7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3.9%,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6%,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32.8%。我國能源供給綠色轉型持續推進,1—7月份太陽能、風力、核力、水力發電投資同比合計增長21.9%。

擴內需、穩樓市政策仍需發力

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5.3%,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表現好於預期,爲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打下良好基礎。7月經濟數據邊際走弱,但是相關政策也在加力。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要有效釋放內需潛力。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

付凌暉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7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但主要指標累計增速保持總體平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平穩運行態勢沒有改變。展望下階段,儘管經濟運行中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各方面積極作爲,市場需求擴大,新質生產力發展,市場活力提升,將有力支撐經濟平穩運行。

遠東資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7月經濟整體較6月略有走弱,但是經濟運行總體穩健。7月高技術相關產業、以舊換新相關消費、設備製造相關投資等依然保持較高增速,延續了上半年一直以來的趨勢。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6月以來,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出現回落。從表觀因素來看,受到了異常高溫、價格走低、房地產銷售下滑等因素拖累。從深層次原因來看,一是外部形勢複雜多變,相關市場主體投資決策更趨謹慎;二是我國轉型發展過程中傳統行業投資動能在減弱,新興行業成長尚難以完全對衝。展望後續,基建投資在高溫天氣結束、資金逐步落實到位後,增速有望回升,“雙貼息”政策也將對消費帶來託底效應;但是,房地產銷售持續下行,“搶出口”窗口期臨近結束,外需存在不確定性,製造業投資承壓,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有所加大。如果經濟運行壓力加大,預計相關總量工具和結構性工具將適時啓動來託舉經濟。

王青表示,8月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會有所反彈;極端天氣影響消退後,基建投資增速及整體投資增速預計將出現低位回升。不過,隨着出口動能減弱、“反內卷”的推進,8月工業生產增速可能會小幅下行。着眼於穩定宏觀經濟運行,穩住就業市場,預計後續有可能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核心是財政加力、央行降息,以及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張林表示,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將是拖累三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的最重要因素。無論是從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銷售額以及開發規模的下跌幅度來看,還是從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持續時間來看,穩樓市依然是當前重要的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