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也很搶手 強制社保下月實施 退休人員成職場主流?

60歲正是打拚的年紀?中國大陸強制社保下月實施後,退休人員成職場主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鳳凰網》報導,「退休人員」正在迅速成爲當下職場熱門話題。

先是8月初以來,不少獵頭接連在朋友圈發佈招聘信息,寫明要50歲以上已退休人士,「退休返聘將成爲最吃香的員工」;接着8月12日,麥當勞、北京環球影城招聘老年人的消息刷爆了社交媒體——雖然很快麥當勞就公開表示,從2022年起就開始聘用退休人員兼職,仍不妨礙它「年齡女50週歲、男60週歲」「每週可上班至少3天」等條款成爲其他企業效仿的「模版」。

這個趨勢源自「社保新規」。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表示:任何規避社保繳納、勞動者主動放棄社保的約定都是無效的;勞動者有權據此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該司法解釋將於9月1日起正式生效,被大衆廣泛解讀爲「強制繳納社保新規」(雖然依據勞動法,社保本來就是強制繳納的)。

此前那些身在灰色地帶中、和員工約定不交社保的中小企業老闆們開始忐忑不安,尤其是餐飲業。有老闆告訴鳳凰網,「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他害怕9月1日以後,有員工會提出勞動仲裁要求賠償,「到時候要賠一大筆錢」。

於是社交媒體上,「什麼樣的僱傭形式不用交社保」成了熱門的引流封面圖,這些帖子內容都指向相同的答案:招聘退休人員,因爲不用給他們上社保。

半開玩笑的段子也流傳起來:有人建議乾脆由年滿60歲的父親籤勞動合同,實際由子女到崗,如此企業既規避社保,又獲得壯勞力,此謂新時代的「替父從軍」。

鳳凰網查閱招聘網站,不少崗位明確標註「接受」「歡迎」退休人員,年齡最高不超過65週歲,熱門崗位包括最傳統的餐飲行業服務員、綠化養護員、保安、保潔、司機,也有一些腦力勞動工作如財務、家庭教師、養老產品銷售等,薪資跨度較大,低薪如時薪19元(人民幣,下同)的日結工崗位大把,還有崗位稀缺的月薪5萬元的民航系統就業指導師、月薪10萬元的律師顧問等。《勞動報》稱,這些針對退休人員招聘的崗位數量近期有所增加。

退休人員真的成爲職場「新晉頂流」了嗎?據財經雜誌報導,中國如今每年新增2000萬的退休人員,正在顯現出強烈的再就業意願。他們與企業,會是「雙向奔赴」,乃至改變中國未來職場生態嗎?

「我們就招不交保險(指社保)的了……」自從聽說和員工締結的「自願不繳社保協議」無效,不少老闆準備招聘退休人員,火鍋店老闆李欣就是其中一個。

她在成都開店10年,2025年3月起店裡「客人突然不來了」,火鍋店進入「倒貼模式」,狀況最差的一個月賠了4萬元,爲了縮減成本開支,她不得不裁掉了2個員工,「這時候還能撐一下」。但8月上旬,李欣看到社交媒體解讀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司法解釋後,覺得天都塌了,如果店鋪在虧損情況下還要強制給員工交社保,「是不給活路,我還不如關門算了」。

在四川廣漢開咖啡店的老闆萬江打起算盤,他說,如果社保必須落實,不讓店鋪倒閉不外乎就這幾個辦法:第一是繳納社保的成本時,員工一半、企業一半,第二個辦法是減少員工,「以前養3個,現在2人幹3人的活,或者直接不要員工,變成夫妻老婆店」。「這不是我們不想僱(人),是政策讓我們僱不起了呀」,他發出和李欣類似的感慨。

「很多老闆都在和法務約時間,問社保新動態對企業具體影響是什麼。」張亦靜三十多歲,在一家有數百名員工的上海餐飲企業做HR超過10年,她告訴鳳凰網,最近她所在的行業正在密切關注退休人員招聘。

在她看來,招聘退休人員是企業「最省錢的人力成本」方案——只需要支付兩筆費用,一筆是員工到手工資,一筆是工傷保險,對比簽訂勞動合同幫員工繳「五險一金」,能省一半以上。

「北上廣五險一金基數比較高。一些外地來滬的員工本身工資不到7300塊錢(上海社保最低繳費基數),如果還要交社保,公司和個人加起來總共支出超過3000塊錢。如果是小公司,接受不了這樣的用工成本,員工到手收入也不高,公司會和員工協商,補貼員工去老家交社保,整個費用加起來公司只需要給1000多塊錢。」張亦靜稱這種方式算是「一舉兩得」,「這兩年大環境不是特別好,公司本身也是想節約一點用工成本」,「至於說,餐飲行業通過招聘退休人員來節省社保開支,是近幾年的『傳統』」。

據媒體報導,上海西點店「凱司令」、小吃連鎖店「小楊生煎」、麥當勞都貼出了招聘啓事招募退休人員,其中「凱司令」一家門店招聘人員明確對記者亮出了底牌——「招退休人員是因爲不需要交社保」。

招聘網站上顯示,北京、上海的麥當勞門店針對退休人員給出的時薪是15-25元,要求男性年齡爲60-65週歲,女性50-60週歲,長期兼職、彈性工作制,「無需提供社保」;「凱司令」則明確要53週歲以下的女性,做一休一,崗位底薪加上提成和績效,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小楊生煎」招聘退休人員則要求年齡50歲左右,僅限本地戶口,做一休一,每月工作15天,每天工作時長爲10小時,月薪3200元。

《勞動報》根據招聘公告算了一筆帳,上海市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爲25元,麥當勞、小楊生煎給退休人員的時薪都低於25元。麥當勞迴應表示,這一薪資水平並不涉及違法違規,因爲退休人員和企業締結的是「勞務關係」而非「勞動關係」,所以可以不按政策規定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

如此,不僅社保成本腰斬,還能突破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限制,僱傭退休人員對於餐飲業而言,「省錢太多」,張亦靜表示。

由於平時接觸許多企業、單位的招聘需求,張亦靜在本職工作外還會在小紅書上開帳號幫退休人員找工作。她發現退休人員再就業的意願很強烈,「最近每天都能收到後臺十多位不同的網友找工作需求,都是退休的」。

這種感受與此前多項退休人員就業意願調查結果不謀而合。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在2022年發佈的一項針對退休人員再就業意願調研報告顯示,68%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意願強;2023年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顯示,60歲-65歲人羣有意再就業的比例達62.1%,55歲-59歲即將退休的「準老年人」中有意願退休後再就業的比例爲72.7%。另據財經雜誌估算,2022年至2031年十年間,中國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每年有2000萬人退休。

「目前看,肯定是崗位少,想找工作的退休人員數量多。」錦蘭是「大齡人才」仲介,專門幫企業和單位招聘45歲以上、65歲以下人員,其中也包括退休人員。距離大陸最高法院發佈社保相關的司法解釋過去近20天,他一直在關注崗位數量的變化,「說實話,沒有明顯感覺到專門面向退休人員的崗位變多」。

張亦靜估計,針對退休人員的崗位大約佔市場總體的5%左右。「其實不管退不退,都在一個池子裡競爭,這個池子就是45歲以上到65歲以下的大齡用工,月薪4000-6000元左右。」錦蘭說做仲介以來,極少見到這個範圍內的崗位繳納社保,求職者遠多於崗位,競爭越來越激烈,大齡求職者中甚至有自稱過去千萬身家的工程隊負責人,西裝筆挺地去應聘保潔崗位,「他需要錢,什麼活都願意做」。

但就連退休人員的用工市場,招聘的最高年齡天花板也在一直往下走,開始「內卷」,「比如原本最高接受65歲,現在標註55歲以下才要。」錦蘭說,都不交社保的情況下,肯定是年齡更低的求職者更有優勢,「65歲以上我不敢安排,擔心萬一招進去上班摔倒了或者怎樣……」

他舉例上海某商務樓招聘保潔工的「神操作」,三個月前該企業願意招聘55週歲的退休人員,每月工資是4700元,但企業慢慢發現應聘者很多,想試試能不能再降一降成本,於是一個月不到就把招到的人開除,掛出更爲嚴苛的招聘信息:「需要50歲以下人員,願意給4500元」。往後每個月,這家企業都在如法炮製,重複開除招來的新人、並繼續降低年齡上限、縮減薪資預算,「最後要求是45歲以下,每個月4000塊錢」。

在大齡招聘市場,最常見的仍是傳統崗位如保安、保潔、綠化養護工、後廚雜工等。一些特殊崗位要提供更多的證明,比如菜市場或者超市,需要送貨司機,要求出示健康證明(沒有心臟病等影響安全的疾病),年齡在55歲左右。「小區保安最高年齡可以到60歲,比較清閒,崗位經常是上午發佈下午就搶沒了。小公司的話,基本沒有要求,只要四肢健全,就能上班。」錦蘭說,退休人員一般沒法和年輕人競爭,一些商場保安要求年輕面孔,排班也很累,比如一個班要連上36個小時才能休息,年紀大是吃不消的」。

除了刻板印象中的大齡崗位外,一些老年大學逐漸和特定行業企業合作開設興趣課程,給退休人員再就業提供一種方向,最典型的是「咖啡師」。今年62歲的上海人明珠就聽說附近的老年大學開設了咖啡品鑑和製作課程。「以前我女兒讀大學的時候在咖啡店做兼職,一個月賺4000塊錢,我想如果我學好了拉花,不知道能不能試試看應聘咖啡店兼職,蠻有趣的。」她說。

事實上,中國2022年就上線了「中國老年人才網」,該網站掛出專門面向退休人員的崗位,包括養老機構院長、養老銷售、醫務社工、護士、養老客服等,工作地點均在北京,工資水平集中3k-30k不等。

2025年8月,鳳凰網看到該網站已進一步掛出了超過30種覆蓋14座城市以上的退休人員崗位,薪資1k-100k不等,其中包括月薪30k的理財規劃師,月薪50k的民航系統就業指導師,以及月薪高達100k的律師顧問。

但比起那些薪資高、要求高、越老越香的專業崗位,更多的還是保安保潔、綠化養護、後廚雜工等崗位。錦蘭提醒,目前在網站上面向退休人員的招聘信息,「可能有一半都要先訛錢」。

例如,和低薪就會「包吃住」的刻板印象不同,不少崗位會扣掉每月500元左右的住宿費,「上海很多醫院在招保潔,每月5000左右,裡面就要扣掉住宿費」。錦蘭說,有些在招聘APP上的職位,要求應聘的人先交價格398元體檢費,「正常去醫院體檢一百多塊就行了」。此外,有的保安公司告訴來應聘的退休人員,崗位已經飽和了,但是要求他們預付兩三千元押金,「說之後有什麼崗位再通知他們,工作半年以後再退還押金」,「有的公司連保安制服都要問老年人收押金,很扯」。

但這樣預付的押金,動輒有去無回。今年上半年,一名幫60歲父親找工作的人告訴錦蘭,父親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找工作時特地說明一些重體力活幹不了,結果交了1298元仲介費,被安排的工作還是重體力活,父親幹不了,接着仲介又安排了保安崗位,先讓他交個近400元體檢費,最後既沒收到體檢報告,也沒成功入職。

退休人員再就業還容易面臨收入被層層轉包的勞務派遣盤剝,以及討薪問題。

「典型的是綠化工,他們的每個月工資是4500到5000塊錢,包吃住,有些勞務派遣公司每個月給先給綠化工生活費1000元,年底時或者項目結束時再發全部費用,這種我都會避免介紹,就是害怕年底發不出錢,萬一要不到工資,我也得保證一定會把錢幫他們要回來。」錦蘭說。

他認爲,實際上用工單位的招聘條件和退休人員的需求有矛盾。「上海一個園區最近在招聘保潔,月薪3700元,包住不包吃,要求每天上班,全年無休,但活很輕鬆,要55歲到60歲之間的人。上海本地人不屑拿這麼點錢,也不屑於去做這種工作,外地打工人又覺得要在上海落腳生活費都不夠。」

他觀察,這類工作最後都由特定羣體接下——兒女在附近上班,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父母在大城市沒有社交、沒有事情做。

儘管真實的就業市場遠沒有父親簽約、子女入職「替父從軍」的段子殘酷,不過,幫退休父母找工作越來越成爲社交媒體上的流行趨勢。

有些年輕人是希望通過找到包吃住的工作,來安置從老家來大城市的父母。有網友願意付費1000元幫62歲的婆婆在上海找工作,她稱婆婆在老家待了20年,認識字會用微信,不想做太辛苦的環衛工、小區保潔等室外工作,「我婆婆不坐公交,不坐地鐵,不會打車,拒絕汽車,工作最好包住。只要她願意幹,幹滿30天,付費一千」。

也有人給退休父母尋找兼職打發時間。一名北京網友發帖,想給退休教師爸爸找個陪讀兼職,「接送小孩上下學,晚上陪小孩,也可以監督作業、做飯……地點最好在(家)周邊,報酬根據工作量大小可以協商(3000-5000一個月)……給老人找個事兒幹……」

今年上半年,一位剛剛失業轉自由職業的影音編輯找到錦蘭,希望能幫從雲南來上海的媽媽找一份工作。媽媽到了退休的年紀,原本在老家做加油站工作,她隱約覺得在大城市或許可以掙到比老家更多的錢,但又感覺自己的孩子在上海打拼已經足夠辛苦,所以想找工作解決自己的開銷。很快她找到了一份保潔工作,只是聽說幹保潔每個月只比加油員多1000元,她還是決定回老家了。「退休人員在這方面好像更有選擇的底氣。看起來比年輕人好找工作多了。」錦蘭說。

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幫媽媽找工作的三甲醫院醫生。她和婆婆住在一起,不得不幫媽媽找一份包住宿的工作。「上海包吃住的工作,聽起來條件不錯,但實際去看了一眼住宿環境, 4-8人一間的上下鋪宿舍,男女混住,衛生環境不講究,女兒當場就哭了,覺得委屈退休的媽媽了。」錦蘭說,後來這個媽媽被介紹到了星級酒店的後廚做洗碗工,女兒哭着說沒能讓媽媽過上好日子,但媽媽最後還是去上班了。

如今,張亦靜每天都要接到近20條幫退休父母找工作的私信,但實際上這5個月以來,她只對接到10個崗位,「你可以看到需求和崗位數量上的差距」。距離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司法解釋過去了半個月,她開始從發佈「找退休人員」的帖子,變成發佈「找崗位」的帖子:「我這裡好多退休人員想找工作,有沒有企業或者個體戶吸納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