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實施強制社保,民衆繳納意願很高,原因何在?

在全球社會保障體系中,瑞典以其高稅率、高福利聞名。

儘管瑞典的社保也是強制性的,但瑞典人的繳納意願卻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

根據哥德堡大學SOM研究所的調查(2019),瑞典對傳統福利國家模式的支持非常強烈。超過70%的人反對削減公共部門規模,這種支持在過去幾十年中保持穩定,甚至在經濟危機期間有所增強。

很多人只看到“高稅負、高福利”,卻忽略了更深的一層:瑞典社會把社保當作一種共同體契約,把納稅當作體面生活的保障。強制是一種制度安排,高意願則是一種社會選擇。

任何社會制度都需要經濟基礎支撐,瑞典社保制度也不例外。

瑞典是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2023年人均GDP達6.1萬美元,在全球排名前列。

高收入意味着,即使繳納了高額社保,生活水平依然有保障,而且能享受到高福利。

瑞典人年收入低於625,800瑞典克朗(約等於65300美元),需繳納約32%的市政稅(2024年標準)。如果年收入超過625,800瑞典克朗,超出部分除了約32%的市政稅外,還需額外繳納20%的國家稅,實際最高邊際稅率可達約52%。

數據還顯示,絕大多數瑞典居民(約85%以上)的年收入低於625,800瑞典克朗。

我們來算個簡單賬:如果一個瑞典人平均月薪約4000美元,即使繳納30%左右的稅費,剩餘收入仍能維持相當不錯的生活質量。

最關鍵的當然還是高稅收換來了優厚的福利,這些福利在一些國家,比如說美國,是要花很多錢才能買來的。

換句話說,高收入是瑞典人能夠承受高社保繳費的物質基礎。

這點對理解瑞典模式至關重要。

瑞典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實現了工業化和經濟騰飛,成爲歐洲最富裕國家之一。

最關鍵的還是瑞典人的工作態度。在經合組織中,瑞典人的工作時間較短,但工作效率卻超越了該組織的平均值。

1950年代後,瑞典大規模擴展社保體系,也就是說在經濟剛剛快速上升時,已經初步建成了國家的基本的社保體系。

除了經濟基礎,瑞典社保體系得到民衆支持的另一個關鍵在於社會信任。

瑞典是全球社會信任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這種信任體現在多個層面: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公民之間的相互信任、以及政府對公民的信任。這種信任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透明高效的治理、建立在全民公平的基礎上。

瑞典政府的透明度全球領先,公民可以查詢幾乎所有的政府文件,甚至包括國王的稅務記錄。政府預算、支出和決策過程都向公衆公開。這讓瑞典人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稅款去了哪裡、用在了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瑞典人能切實感受到社保帶來的好處:免費教育、優質醫療、可靠的養老金、完善的失業保障。

當一個瑞典人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從小學到大學的免費教育,或者生病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不必擔心費用,他自然更願意繳納社保。

這就形成了"繳的明白,用的放心"的良性循環。

在理解瑞典人爲何擁護社保時,文化因素尤爲關鍵。

對瑞典人來說,社會保障不僅是一種制度安排,更是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瑞典人將社保視爲公民權利的體現,而非施捨。這種觀念根植於瑞典平等主義的文化傳統。

在瑞典文化中,每個人都應該有尊嚴地生活,不論其經濟狀況如何。接受社會保障被視爲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非"吃福利"或"啃社會"。

瑞典社保制度的設計也強調權利性和普惠性。例如,瑞典的養老金制度覆蓋所有居民,無論其工作狀態如何。

這種普惠設計使得社保不是"窮人的福利",而是所有人共享的權利,從而避免了福利領取者的污名化。

強制社保是全民福利的匹配,不分地區、職業、級別,享受同樣社保醫保待遇,兩者不衝突,反而互相成就。

瑞典社保制度雖然總體上是強制性的,但其設計也體現出靈活性和平衡性。

首先,瑞典社保制度強調貢獻與回報的對應關係。例如,瑞典的養老金制度部分採用名義賬戶制,個人的養老金水平與其繳費歷史直接相關。這種設計增強了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其次,瑞典社保體系保留了一定的自願選擇空間。比如,失業保險的收入相關部分是自願參加的。這種部分強制、部分自願的設計既確保了基本保障的普遍覆蓋,又尊重了個人選擇。

第三,瑞典的稅收和社保徵繳流程高度便捷。多數瑞典人只需花幾分鐘確認預填的稅表即可完成報稅。這種便利的制度設計大大降低了遵從成本。

瑞典的經驗表明,強制社保與自願繳納並不矛盾。恰恰相反,在適當條件下,強制性制度可以獲得廣泛的自願支持。

當然,瑞典也有壓力。人口老齡化,醫療成本上升,全球競爭加劇。

瑞典的應對通常是微調:適度延遲退休年齡,鼓勵更長工齡,引入與壽命相掛鉤的養老金公式,提升效率,而不是一下子砍福利。

這背後仍是那套價值觀:在財政可持續的前提下守住尊嚴的底線。社會爭論有,但共識更大。因爲大家都明白,互相爲對方投保,也是在爲自己未來投保。

這些年,對瑞典模式,外界的議論很多,主要是瑞典的稅負太重,似乎因此福利制度難以維繫。但只要走進瑞典,與當地人接觸交談,就會意識到,高福利已經成爲他們信仰的一部分。

對他們來說,社保制度代表的不僅是一種經濟安排,更是社會團結和人人平等的信仰。他們堅守的不是一種簡單的福利模式,而是一種社會價值觀。所以,即使近年來有很多調整改革,但也沒有動搖全民社保的根基。

當然,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和發展階段,不能簡單照搬瑞典模式。但理解強制與意願之間的辯證關係,對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