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億元!四大行定增募資全部到賬 釋放穩定預期
中經記者 郝亞娟 張漫遊 上海 北京報道
6月23日,建設銀行成功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對象爲財政部,募集資金總額爲1050億元,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建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至此,四大國有銀行5200億元定增募資全部到賬。
今年3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發佈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告,擬募集金額不超過5200億元(含本數),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的核心一級資本。其中,財政部認購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全部新發行股份,並認購交通銀行、郵儲銀行逾九成新增股份,合計出資規模達5000億元。此外,交通銀行的定增認購對象中還有中國菸草和雙維投資(中國菸草全資子公司),郵儲銀行則面向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船舶集團進行定向增發。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四大國有銀行合計實施5200億元定向增發,主要目的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增強資本實力。此次定增後,銀行的多項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一是資本充足率提升,爲銀行擴大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提供充裕彈藥。二是風險抵禦能力增強,對衝不良貸款上升等潛在風險,有助於穩健經營。三是業務創新空間拓寬,爲推進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新興業務提供資本支持。四是國際評級及市場信心提升,有助於吸引更多客戶和投資者,提升市場競爭力。
“國有銀行的定向增資計劃彰顯了政府對國有銀行的強勁支持。”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薛慧如指出,近年來,國有銀行面臨多種因素帶來的資本壓力,一方面,伴隨着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和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國有銀行政策性職能有所提升,從而導致風險加權資產增速保持高位,但盈利能力的承壓又制約了內生資本的積累速度,由此導致資本壓力上升;另一方面,作爲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和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國有銀行面臨較高的資本和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達標要求。此外,自2019年以來國有銀行資本工具發行保持高位,伴隨着這部分資本工具逐步到期,國有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將維持在高位。
對於銀行而言,曾剛表示,定增不僅爲銀行補充了資本,更爲其未來發展裝上“強心劑”。在“強資本”的支撐下,銀行將在服務實體、防控風險、金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層面持續發力,助力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與升級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或有更多銀行跟進定增。曾剛分析,首先,從資本需求角度看,隨着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穩增長政策持續推進,銀行將持續面臨信貸擴張與資本補充壓力。特別是中小型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低於大型銀行,補充資本的需求更爲迫切。從監管環境來看,金融監管部門持續強調銀行資本充足的重要性,通過資本工具支持實體經濟。近年監管層已釋放多項利好政策,爲銀行定增創造良好環境。同時,市場情緒也受到四大行成功定增的積極影響,提振了投資者對銀行股的信心。此外,從戰略轉型角度考量,銀行業正處於數字化轉型關鍵期,科技投入、業務創新與轉型都需要充足的資本支持。定增成爲銀行平衡資本補充與股東回報的重要手段。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