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國有大行公告定增預案,合計募資5200億元

3月30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同時在上交所發佈公告,宣佈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合計募集資金總額高達5200億元。

根據公告內容,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分別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1650億元、1050億元、1200億元和1300億元。四家銀行均表示,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所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各自的核心一級資本。核心一級資本是銀行資本中最爲重要和基礎的部分,其損失吸收能力最強,對於銀行的穩健經營和風險抵禦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具體發行情況來看,四家國有大行在發行價格、發行時間等方面均做了詳細規劃。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的發行價格分別爲6.05元/股、9.27元/股、8.71元/股和6.32元/股。在發行時間上,多家銀行表示將在取得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的批覆後,在有效期內擇機發行。同時,爲了維護市場的穩定和投資者的利益,四家銀行還對限售期做了相應安排,限售期均爲自取得股權之日起五年。

從發行對象來看,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發行對象均爲財政部,交通銀行則除了財政部外,還包括中國菸草總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中國雙維投資有限公司,而郵儲銀行的發行對象除了財政部,還有中國移動集團和中國船舶集團。財政部擬認購金額上限合計爲5000億元,顯示出國家對國有大行資本補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支持。

此輪資本補充工作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有着明確的政策背景。自2024年9月以來,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等多部門就明確表示,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並遵循“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用於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國有大行作爲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其資本充足率水平直接影響到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和風險抵禦能力。儘管當前國有六大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處於“健康區間”,但在全球監管升級、淨息差收窄等背景下,國有大行仍面臨着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通過定向發行A股股票融資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不僅有助於國有大行更好地應對短期波動,還能爲長遠發展預留足夠的安全墊。

萬聯證券此前分析,按照分期分批的思路,本次5000億元用於首批銀行注資,有助於保持規模增長的穩定性、提高銀行體系對風險的抵禦能力。有市場人士認爲,此輪資本補充屬於“未雨綢繆”的前瞻性安排。通過向有長期投資意願的特定發行對象定向募資,四家國有大行可以避免對二級市場資金流動性的衝擊,同時結合財政部特別國債的精準支持,形成“政策定向支持+市場化增量融資”機制,有效維護市場穩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