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定增募資1200億元,高管迴應定價、分紅等熱點
3月30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率先宣佈引入財政部戰略投資,總金額5000億元。根據此前的政府工作報告,計劃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以補充大型國有銀行的資本。
此次,交行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200億元,發行對象爲財政部、中國菸草和雙維投資,其中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爲1124.2億元,本次發行價格較交行近期A股二級市場價格有一定溢價,每股價格爲8.71元(3月28日收盤價爲7.36元),此次發行通過後,財政部持股比例將超過30%,成爲控股股東,該行一級資本充足率也將提高1.28個百分點。
當日下午,交行就相關事宜舉行鍼對媒體和分析師的發佈會,迴應了有關定價、EPS(每股收益)攤薄、中小股東保護、分紅等熱點問題。
募資方式、定價邏輯考量
本次交行發行股票種類爲人民幣普通股A股,採用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定增)的方式。發行對象爲財政部、中國菸草和雙維投資。
交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執行董事任德奇對記者表示,財政部作爲第一大股東參與,發揮財政槓桿作用;中國菸草和雙維投資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落實國家中長期資金入市部署。本次資本補充及時緩解了交行資本壓力,助力銀行以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服務民營經濟發展。
交行副行長周萬阜表示,此次發行價格每股8.71元,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A股股票均價的80%,且較當前股價有較大溢價。發行數量約137.77億股,佔發行前總股份的18.5%,發行規模1200億元。其中,財政部出資1124.2億元,中國菸草和雙維投資分別出資45.8億元和30億元。發行完成後,財政部持股比例超30%,將成爲控股股東。
之所以此次大行採取這一募資方式,主要是因爲當前國有大行的市淨率(PB)在0.6倍附近,因而融資受諸多監管限制。
交行董事會秘書何兆斌解釋稱,由於銀行自身資本補充壓力大,對多種資本補充方式進行了長期研究論證。從監管規則看,因交行股價處於破淨狀態,公開增發、配股、可轉債等方式不具備可操作性,而定向增發(定增)在董事會推動且全部發行對象明確的情況下不受股價限制,是可行的融資途徑。從市場影響角度,採用非公開發行的鎖價定增方式,對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以及股價衝擊較小。
根據交行2024年年報,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935.86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爲1.16元。根據記者測算,定增後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880.40億股。假設淨利潤不變,仍爲935.86億元,則定增後EPS爲1.06 元,攤薄幅度約爲8.62%。
保護中小股東措施
各界此前就對定增的攤薄作用予以關注,此次交行也提及了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措施。
何兆斌稱,除定價高於市價外,發行對象承諾新增股票鎖定5年,存量股票18個月內不轉讓,減少對二級市場衝擊。董事會通過攤薄回報填補措施議案,加強募集資金管理,優化資產結構,保持利潤分配政策穩定。
事實上,亦有機構表示,EPS攤薄並不會成爲影響股價表現的核心因素,因爲政府注資的估值溢價已被市場消化。相反,市場更關注銀行是否能保持穩定的股息。此外,業內人士認爲,銀行股估值的風險來自於信貸增長過快,因爲這將加速資本消耗,並增加資本缺口的風險。
交行此次也提及了定增後分紅規劃。該行管理層表示,目前已通過未來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明確未來三年每年以現金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歸屬股東淨利潤的30%,保持分紅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交行董事會審議通過2024年利潤分配方案,每股派發現金股息0.67元。結合2024年1月已派發的半年度股息,全年合計每股分紅0.379元。現金分紅總額佔歸母淨利潤的32.68%。
交行已連續13年保持30%以上的現金分紅率,不過,相較於2022年和2023年,2024年的股息率略有下降。按照最新分紅方案計算,交行A股息率約5.26%,H股息率約5.8%,2023年分別爲6.77%和8.5%。何兆斌表示,這主要是由於交行股價上漲,但投資回報仍具吸引力。
關於分紅流程,交行方面在發佈會上提及,A股股票相關事項已獲董事會審議通過,股東大會定於4月16日召開,後續還需經過上交所、證監會等的審批註冊,完成後將申請辦理股票發行登記和上市事宜,力爭上半年完成分紅相關流程,包括在下週過後就將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分紅方案,以儘快實施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