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款國民小吃藏「血糖陷阱」 滷味1原因也上榜
常被當作是正餐的滷味,因醬汁藏有滿滿的糖,長期吃下來就容易罹患糖尿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喝手搖飲、不吃蛋糕就能遠離糖尿病嗎?其實許多臺灣人愛吃的國民小吃,纔是真正潛藏在生活中的「血糖陷阱」。家醫科醫師範亞萱指出,肉圓、羹面碳水化合物過多,常被當成正餐的滷肉飯、滷味醬汁都藏有滿滿的糖,這些食物長期吃下來很容易糖尿病上身。
「不是吃甜食、喝有糖飲料,纔會得糖尿病。」家醫科醫師範亞萱在YouTube頻道上指出,臺灣許多國民美食普遍都以碳水爲主,像是肉圓、羹面等,其中羹面是勾芡食物,勾芡所用的地瓜粉、樹薯粉,再加上面體,就是碳水加碳水的組合,是不利於健康的食物。
此外,有些美食的醬汁藏有滿滿的糖,例如滷肉飯、滷味,它們常被當作是正餐,長期吃下來,就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範亞萱建議,想要預防糖尿病,必須均衡飲食,避免單一攝取碳水以及糖類,適時補充蛋白質和蔬菜,平穩血糖波動;也要培養運動習慣,可以從最簡單的餐後散步15分鐘開始,最好是能做到每週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以及2次肌力訓練,最後就是減重、減脂,減少體脂肪,特別是腹部內臟脂肪,對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非常有效。
中醫大附醫在官網列出了糖尿病該注意的「紅黃綠燈」食物,綠燈食物包含蔬菜湯、蒸魚、茶葉蛋、低脂牛奶、去皮雞肉等,食物多爲新鮮天然的食材,且烹調方法較爲清淡,並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可每天適量食用;黃燈食物如甜豆漿、油豆腐、煎蘿蔔糕、調味堅果類,在製作準備過程中,糖、鹽、油脂的含量較高,需減少食用;紅燈食物如冰淇淋、蔥油餅、魚丸、鳳梨蝦球、水果乾等屬於高熱量、高糖、高油和高鹽,應儘量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