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個員工撐起百億市值,中國年輕人喝出來的IPO
一個僅有46名員工的團隊,如何在2023年創造出11.18億元的收入和2.37億元的淨利潤?憑藉單一的椰子水產品,它佔據了34%的市場份額,是第二名的7倍以上。
這家公司登陸港交所,獲得超額認購2690倍,市值衝上百億港元時,市場的狂熱與質疑交織在一起。這就是IF椰子水的故事,一個極致“輕”公司的資本奇蹟。
問題在於,這究竟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創新,還是一個被風口吹起的、結構脆弱的泡沫?IF椰子水將邁上新的征程,還是藉着巔峰上市,一把套現呢?
“輕”:一瓶水的成功
IF的成功,並非偶然。它踩中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
•天時:大健康時代的品類紅利
當中國消費者開始拋棄高糖飲料,轉而擁抱“0添加”、“純天然”時,IF手裡的“100% NFC椰子水”便不再是一瓶普通的飲料,而是一張通往健康生活的入場券。這股不可逆轉的消費升級浪潮,是IF賴以生存的廣闊海洋。
•地利:被“生椰拿鐵”引爆的風口
我們必須感謝瑞幸。現象級的“生椰拿鐵”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對整個市場的教育,讓“椰子”從一種水果升級爲流行大單品。自2021年起,瑞幸的“生椰拿鐵”累計銷量突破12億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對中國消費者關於“椰子”這一口味的深度市場教育。它將椰子從一個低頻、地域性的選擇,變成了高頻、全國性的消費習慣。
中國椰子水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約4970萬美元飆升至2024年的10.18億美元,高達82.9%的年複合增長率,便是最好的證明。IF要做的,僅僅是順勢而爲,將自己定位爲最高品質的椰子水,輕鬆承接了這波巨大的市場紅利。結果是,IF連續5年在中國NFC椰子水市場銷量第一,佔據了高達34%的絕對領先份額。
•人和:極簡的商業模式和品牌操盤
IF的商業模式,可以用“極簡”來形容,這也是整個公司只有46個員工的原因。它不做農業,不建工廠,只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品牌與渠道。
•生產外包: 依賴泰國General Beverage等代工廠。•物流外包: 採用第三方物流。•銷售外包: 依靠經銷商網絡。
通過簽約頂級流量明星,IF迅速捕獲了年輕人的心智,再加上場景營銷:
•健身房裡,它是天然的電解質飲料。•火鍋店裡,它是解辣降火的“最佳伴侶”。•咖啡館裡,它是製作創意特調的“黃金基底”。
if深諳中國市場的流量玩法。從簽約趙露思、肖戰等頂級明星,到與頭部主播深度合作,if的營銷策略堪稱精準打擊。它將有限的營銷預算(2024年約5000萬)投入到回報率最高的流量入口,迅速建立品牌勢能和高端形象,並高效地將流量轉化爲實實在在的銷量。這種“大IP+直播間”的組合拳,使其在品牌認知初期就實現了快速破圈。
人均創收超過2400萬元的驚人效率,是農夫山泉的10倍有餘。高達21.2%的淨利率,更是讓傳統飲料巨頭豔羨不已。
“重”:三根脆弱的支柱
然而,當我們撥開百億市值的耀眼光環,審視其商業模式的基石時,隱藏的風險便浮出水面。IF的商業大廈,建立在三根看似高效卻異常脆弱的支柱之上。
1.單一市場:97%的收入依賴
招股書顯示,IF超過97%的收入來自中國內地。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信號。這意味着公司的命運與中國單一市場的消費趨勢、宏觀經濟、乃至政策法規深度捆綁。這是一場“贏則通吃,輸則滿盤皆輸”的豪賭,缺乏全球化佈局帶來的風險對衝能力。
2.單一產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同樣,超過95%的收入來源於椰子水這一單品。這使得公司極易受到品類風險的衝擊。任何關於椰子水的負面新聞、顛覆性的替代品出現、或是消費者口味的變遷,都可能對IF造成毀滅性打擊。它的護城河,目前看來還不夠寬。
3.單一模式:供應鏈的“阿喀琉斯之踵”
100%外包生產是IF輕資產模式的核心,也是其最致命的弱點。
•品控風險:供應鏈條過長,對代工廠的依賴過高,任何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發食品安全危機,直接摧毀品牌信譽。•成本風險:公司不掌握上游椰子資源,當原材料價格上漲或代工廠議價能力增強時,其引以爲傲的利潤率將受到嚴重擠壓。•斷供風險:自然災害、國際貿易摩擦等不可抗力,都可能導致其供應鏈中斷。
輕資產模式的利弊分析描述優勢 (輕)資本效率高: 無需鉅額固定資產投入,資金可集中用於品牌建設,對投資者吸引力巨大。市場反應快: 能夠快速調整生產和渠道策略,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運營成本低: 管理結構精簡,人力成本極低,將風險和成本轉移給合作方。劣勢 (重)供應鏈命門: 對上游原材料和代工廠毫無掌控力。泰國椰青原料價格波動、氣候減產等風險,直接衝擊其成本與利潤。if對核心代工廠的採購額佔比超95%,這種依賴是致命的。品控風險: 產品質量完全依賴代工廠的管理水平,任何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發品牌信任危機。護城河脆弱: 模式易於複製,缺乏實體資產和技術壁壘。競爭對手同樣可以找到代工廠,簽下新明星,發動同樣的戰爭。
這三個“一”,共同構成了一個在順風時能飛速奔跑,但在逆風時可能瞬間崩塌的結構。
一個危險的信號是,當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時,if的整個商業邏輯都將受到挑戰。 曾經作爲價格優勢來源的泰國椰源,因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價格持續上漲,這使得if不得不逆勢提價約20%,直接暴露了其供應鏈的脆弱性。
競爭白熱化,神話面臨挑戰?
當一個市場展現出巨大的利潤空間時,競爭者便會蜂擁而至。if正在面臨三股勢力的崛起。
1.價格屠夫來了: 以盒馬、山姆會員店爲代表的渠道自有品牌,和以菲諾爲代表的新銳品牌,正用“9.9元/升”的極致性價比策略,無情地衝擊着市場價格體系。中國椰子水百毫升均價兩年內下滑23.5%,價格戰已成紅海。這對於定位相對高端的IF來說,是降維打擊。2.傳統巨頭覺醒: 國際品牌唯他可可(Vita Coco)正在加速本土化,而本土巨頭椰樹則憑藉其強大的品牌底蘊和供應鏈優勢,推出NFC椰子水,正式入局。這些“正規軍”擁有更深的渠道、更強的品牌認知和更穩固的供應鏈,實力不容小覷。3.新興勢力崛起: 四川品牌“超吉椰”等新玩家迅速崛起,季度市場份額從2.73%飆升至8.21%,位列市場第二。這表明市場格局遠未穩定,新進入者仍有機會顛覆現有秩序。
更重要的是,if超過95%的營收依賴椰子水單品。在競爭對手不斷進行品類創新(如椰子水火鍋底料、風味椰子水)時,if的“雞蛋”幾乎全放在了一個籃子裡,這在瞬息萬變的消費市場中是極其危險的。
結論:從“網紅”到“長紅”的考驗
中國椰子水市場仍將以約19.4%的年複合增長率繼續擴張,但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結束。IF的成功上市,是資本市場對“一個好故事”的最高獎賞。但IPO絕非終點,而是起點。
從市場融來的資金,是IF加固其脆弱支柱的寶貴彈藥。未來的關鍵,在於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如何擺脫市場依賴? 是否有勇氣和智慧走向海外,開闢第二增長曲線?•如何豐富產品矩陣? 能否從椰子水出發,成功延伸至椰奶、椰子油、甚至更廣闊的植物基飲品領域?•如何加固供應鏈? 是繼續深化與代工廠的合作,還是在關鍵環節向上遊延伸,甚至參股或自建部分產能,以換取更多控制權和穩定性?
IF用46人撬動了百億市值,這無疑是一個商業奇蹟。但要從一個現象級的“網紅”品牌,蛻變爲一個基業長青的“長紅”品牌,IF必須證明,它的成功不只依賴營銷和風口。
IF椰子水的故事,是中國新消費品牌發展的一個縮影。它完美地詮釋瞭如何利用品類風口、模式創新和流量槓桿實現爆發式增長。但它同樣也提出了品牌發展的週期性問題: